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金融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从事资金融通活动中遭受资产、信誉和预期收入损失的可能性。化解金融风险必须依靠法律手段是由我国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法律手段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我国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有:我国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等。法律手段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稳定性等特点。从法律的实施来看,由于有国家强制力支持,法律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得以较好的实施。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金融风险作为社会经济生活内容之一,运用法律手段对其化解是可行的和必要的。这就要求运用法律手段,建立安全的金融体制,进行有效的金融监管。而要达到这一点,必须通过银行法、证券法和相关金融法律的完善与实施来实现。一、我国化解金融风险的法律制度现状分析(一)我国现有的关于化解金融风险的法律1.《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是最主要的主体制度的法律。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法》旨在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与职责,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对我国金融业的监管。《商业银行法》旨在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利益,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2.行为制度方面包括《...  相似文献   

2.
2004年2月1日开始施行的《商业银行法》引进了国际通行的审慎经营理念,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提出“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行的业务规划,建立、健全本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商业银行增强“内部压力”,进行更加彻底的自身改革。从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看,外部监管的力量相对有限,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立足点应该是内控体系和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2004年2月1日开始施行的《商业银行法》引进国际通行的审慎经营理念,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提出“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行的业务规划,建立、健全本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商业银行增强“内部压力”,进行更加彻底的自身改革。从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看,外部监管的力量是相对有限的,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立足点应该是内控体系和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健全,这既是我国商业银行根本的薄弱环节所在,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改革的主要着力点之一。所以,加强商业银行内控体系建设的探讨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出台以来,我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比以前都更加规范、更加有效,金融秩序空前稳定,银行业务得到高速发展,银行体系的经营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银行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2003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十届六次常委会通过了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修定草案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三部银行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金融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三部银行法,对于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在中国经济和金融活动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下简称《商业银行法》)事关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对实体经济、金融风险、金融秩序的影响深远,所以,《商业银行法》的制定和修改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商业银行的法律法规体系,1995年通过《商业银行法》后,经历了2003年较大改动和2015年细微改动。  相似文献   

7.
案由: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和信贷风险的防范带来了现实的挑战,《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已呈立法滞后和不规范的状态,我国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立法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特提议对《商业银行法》进行修订,将《贷款通则》里调整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内容纳入《商业银行法》中,使其上升为法律的级别层次,并对其中的部分内容作精减、修改。同时另行建议废止调整主体方面不规范和法律层次较低的《贷款通则》。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现状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3月18日我国通过并于2003年12月27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国人民银行法》(下文简称《人民银行法》)、1995年5月10日我国通过并于2003年12月27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围商业银行法》(下文简称《商业银行法》和2003年12月27日我国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下文简称《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已初步成形。这三部大法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的核心。《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赋予银监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等监管职责,这意味着专门性的代表国家的权威监管主体已经确立。  相似文献   

9.
以《商业银行法》规范信贷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杨崇文《商业银行法》经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已于今年七月一日开始施行。《商业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明确了商业银行的企业法人地位、经营原则和防范信用风险法律措施,对于提高信贷资...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法律监管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如 《金卡工程》2010,14(1):183-183
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建设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虽已初步成形,但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应尽快进一步完善。因此构建完善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势在必行,尤其是要完善和加强商业银行的法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就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谈几点意见:一、风险及成因通过调查和了解,当前商业银行在内控制度的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有以下几个方面:1.监管不到位。按照《商业银行法》的有关规定,商...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对银行业的监管和商业银行的运营开始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首先,制定《商业银行法》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并存,分工协作的银行组织  相似文献   

13.
《新金融》1995,(7):1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已于七月一日起正式实施。《商业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中国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责、经营范围,监督管理等各方面内容,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行为依据。《商业银行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大规范性和指导性意义,引起了商业银行员工们的普遍关注。他们纷纷来稿,笔谈自己对《商业银行法》的学习体会,以及对建设规范化商业银行的认识。本刊特选编其中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部分商业银行根据《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规定,积极推行个人客户欠款扣收制度,对逾期欠款的个人客户行使抵销权和追偿权,切实维护商业银行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四大专业银行目前已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格局已基本形成。但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按照《商业银行法》确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经营原则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信贷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难以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因此,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关系到我国银行业的转轨变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法》的修改将促进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改《商业银行法》的背景及原则修改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下简称《商业银行法》)是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1995年5月10日通过,并自1995年7月1日起施行的,对依法保护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规范商业银行的行为,推动商业银行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金融形势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发生了重要变化。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设立,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商业银行的职责变为主要由银监会行使,因此,需要修改《商业银行法》以适应金…  相似文献   

17.
中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9月《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有利于银行实现三大目标,即业绩目标、信誉目标和合规性目标。近年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一系列文件都涉及了商业银行内控制度。我国自2004年2月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法》也以法律形式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行的业务规则,建立健全本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一、巴塞尔《…  相似文献   

18.
2004年2月1日开始施行的《商业银行法》引进国际通行的审慎经营理念,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提出“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行的业务规则,建立、健全本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商业银行增加“内部压力”。构建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积累风险管理经验、健全内控制度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商业银行在逐渐成熟而又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市场经济中持续发展的法宝之一。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危害1.内部控制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与经营管理中权力制约失衡并存,内部人控…  相似文献   

19.
一、对外签字授权在授权体系中的地位。根据《商业银行法》(1995年制定,2003年修正)第2条的规定,商业银行的法律性质是依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在组织体制上,商业银行应实施统一法人体制,“根据业务需要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设立分支机构”(《商业银行》第19条)。“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其民事责任由总行承担”(《商业银行法》第22条)。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实施,我国银行业监管不断强化,中央银行监管在组织体系、法律框架、运作程序、监管手段、队伍建设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我国目前银行监管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银行业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的要求,银行监管基础较差、成本高、效果不尽如人意。提高银行监管效率,不仅是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银行国际化,迎接“入世”挑战的迫切要求。因此,构建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系统,切实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成为当前监管工作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