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本科段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对互联网金融认知、互联网金融产品使用和趋势研判三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正逐步理解和享受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捷、高效金融服务及公正、透明的金融信息,并预示着互联网金融即将对中国金融现代化、信息化、普惠化和国际化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最后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更加灵活便捷、服务面广泛的互联网理财模式也逐渐进入了理财市场,P2P、P2F等理财模式以及各种金融创新模式竞相发展,形成了与传统理财产品不同的产品形式。大学生群体拥有一定投资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主要使用者和互联网金融消费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此,本文在宁波地区对大学生的理财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的理财行为和特点,并对大学生理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为当前的消费环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相应的也带来了一定的信用风险。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比例不断加大,但是与之相比的是消费金融方面的信用指数不断降低。本文主要是从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有效降低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风险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下,大学生成为了互联网金融市场中最具有活力和前景的群体。也是在未来几十年中消费能力最强的人群。互联网金融模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不理性消费行为的出现。本文在经过问卷调查之后从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出发,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群体的网上支付和投资理财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对重庆市永川区964位本专科生支付宝和余额宝了解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找出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支付方式和理财行为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促进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大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6.
自2014年余额宝的推出,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对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支付手段、为更多平台提供机会、增强大学生购买力、为交易提供服务、风险较大、影响青少年身心方面健康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校大学生消费模式的未来走向及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模式已经逐渐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促进现代经济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消费金融是构成互联网金融的重要领域,对当前大众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的变革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对他们在"互联网+"影响下的消费态度、消费行为等个体特征以及对目前的消费金融产品的认可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消费金融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潜力、发展阻力和前进动力,最终提出创新和完善大学生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对策,从而促使"互联网+校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介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和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分析普惠金融如何助推大学生创业,引出当前普惠金融与大学生创业结合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普惠金融应用于大学生创业领域,缓解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问题,使其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服务。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消费信贷作为市场需求的创新回应,已成为互联网金融链条的重要一环,并且对第三方征信体系的健全具有极大的数据支撑价值。但大学生消费信贷业务的非理性增长容易引发过度消费负债,冲击现有金融监管秩序的稳定,并且在金融民主的推进中缺乏应有的主体尊重。社会极端事件的频繁发生和政府监管的边界模糊更是为其发展蒙上阴影。大学生网络消费信贷的法律规制应当针对市场、法律和制度风险,立足于金融教育、社会责任和征信体系完善的法律引导,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在互联网上进行购物消费,这主要是由大学生自身的消费特点和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大环境所决定的。本文结合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现状,对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金融排斥进行分析并剖析原因所在,提出相应对策。这种消费模式除了大学生的承受能力有限、消费习惯尚未养成、对相关规定缺乏了解及自身道德素质等风险外,还面临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本身的市场竞争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挑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与当代大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以分期乐、趣分期等为代表的大学生分期、贷款平台的迅速崛起。其中,尤以互联网短期贷款在校园市场中的应用最为普遍。受新型消费观念影响,不少大学生选择借助手续方便、到款快捷的P2P网贷来解决暂时的资金短缺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短期内的消费需求。长远来看,大学生对互联网短期贷款的认识不充分,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较差。因此若互联网分期付款平台出现问题,将导致大学生个人信息泄漏,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征信。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的全面风险管理加以概述,选取武汉市九所高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互联网短期贷款视角出发,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武汉市大学生网络借贷平台的使用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并对武汉市大学生互联网短期贷款中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做了系统探讨,以期形成一套集诚信教育、征信体系、金融创新、风险应对为一体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生消费金融爆发式增长带动整体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消费金融健康发展成为当下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然后从增强大学生群体的信用意识、多元化创新大学生消费金融产品、完善大学生消费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大学生消费金融的监管和加强大学生消费金融安全教育等方面探索促进大学生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快速且便捷的特点日益为人们所熟知且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而“蚂蚁花呗”以“这月买,下月还”等便利性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消费者的喜爱。本文以“蚂蚁花呗”为切入点,调查大学生消费信贷行为,分析以“蚂蚁花呗”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信贷工具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信贷特征,提出大学生消费者应树立互联网金融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升金融素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以大学生为主要群体的网络借贷平台也相应衍生而来。这些网贷平台的低门槛,给大学生提供了便利的服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了平台的主力军,但是由于网贷平台监管不到位、双方信息不对称、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等,给网贷带来了很多风险,要通过树立正确的金融消费理念、加强诚信教育和风险教育、职能部门加强网贷行业监管以及建立信用评级等方面完善网贷行业,保护大学生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大学生由于金融知识理财观念匮乏,在校园贷、套路贷等平台借钱而上当受骗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大学里开展投资理财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大学生学习理财的必要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建议大学开设相关投资理财课程,加强金融知识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发生了新的变化。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大学生们在消费心理方面受到自由思想、人际交往、情绪管理、互联网金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师、家长和学生自身能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消费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调节,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素质和投资理财能力,帮助他们为踏入社会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以解决大学生资金不足问题为目的的大学生网络贷款在各大校园里开始显露头角,在给大学生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在北京多所大学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北京大学生网贷发展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为校园网贷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会计师》2016,(9)
大学生创业可有效地缓解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但我国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规模较小且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从而限制了创业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规模,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很大。笔者先分析大学生创业融资的现状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并选择分析三种互联网融资模式,帮助大学生创业者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缓解大学生创业者的融资困难。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理财的迅速发展,理财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全民运动,理财方式也从原本单一、利少的储蓄变为如今各种各样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大学生作为与互联网关系最紧密的人群,其理财观念与方式也被互联网金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因此,文章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互联网理财产品对大学生理财观念与方式产生的影响,了解大学生目前的理财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未来消费必然趋势,作为庞大的大学生消费群体常常面临风险意识薄弱而造成经济损失。为了研究不同的风险特征对大学生消费意识的影响强弱,本文设计问卷对以淮海工学院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展开了调查,根据300份有效问卷的数据,构建了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他们的风险意识水平。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安全风险、维权风险、自控风险、法律风险四项指标的风险意识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