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静 《上海会计》2007,(3):22-24
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会计职业,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会计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厦的一块重要基石,而会计职业信用更是会计人员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市场经济呼唤会计诚信,呼唤会计人员职业信用。全面加强会计人员职业信用建设,努力提高会计诚信度和公信力,是当前会计界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监管体系的建立环节,还是在内控制度的执行,会计人员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对于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监督职能的发挥和内控指标的实现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就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业胜任现状而言,其还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就当前而言,分析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业胜任性的相关策略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我国首次制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从政策角度推动职业信用建设和会计行为规范。在我国公共服务领域,事业单位承担着部分政府社会服务的职能。以“三坚三守”为内容的职业道德规范势必会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成长、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该文基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特殊性,从《规范》对会计人员的个人品质、履职能力和发展前景三个层面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介绍了德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组织架构、经营模式、服务范围、法律体系及监管安排等,通过对德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及特点的分析,提出对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在征信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信用法律法规配套、中国信用体系监管以及如何促进中国信用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韩家平 《征信》2021,39(5):1-8
信用监管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梳理信用监管提出的背景和演进过程,认为信用监管是指以现代社会治理和信用管理理论为指导,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以信息(数据)为基础,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共享、分级分类和精准智能监管为手段,由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协同共治制度.比较传统监管方式,提出信用监管的六大特点和五大实现路径,并对市场监管、海关、交通运输等信用监管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及其成效进行分析,指出信用监管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完善信用监管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会计职业判断绩效、影响因素及其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借鉴已有会计职业判断和绩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会计职业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会计职业判断绩效是判断结果与一定的标准相符的程度,它是会计人员、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环境的函数。现实生活中,正是由于职业判断本身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致使职业判断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当前我国会计监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从会计人员、制度规范、中介机构和监管层等几个层面上对滥用会计职业判断,特别是在企业没有完成考核指标或为达到某种目的时,蓄意调整相关指标,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行为进行综合治理,以“校正”会计职业判断绩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监管体系的建立环节,还是在内控制度的执行,会计人员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对于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监督职能的发挥和内控指标的实现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就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业胜任现状而言,其还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就当前而言,分析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职业胜任性的相关策略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政府一方面要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实现对社会信用体系的监管,另一方面应注意处理好政府监管和市场化运作的关系,以普通信用主体的身份参与信用市场活动,积极培育信用市场。  相似文献   

9.
李斐 《会计师》2019,(4):9-10
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诚信依然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需要。与此同时,诚信也是每一位会计人员立足行业、谋求发展的根基。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在当前的政策背景下,针对会计人员诚信建设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相关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的会计人员管理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高鹏 《现代会计》2006,(5):43-45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在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凭借自身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某一事件做出分析、判断、决策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依据国家制定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会计人员进行选择、判断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总体水平较低,同时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也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企业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也日趋增多,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同时,我国会计准则的新变化也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权,要求会计人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因此,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我国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取决于会计职业的产生,它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总结出来的,用以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之间、会计人员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职业道德,是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的统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准则下影响套计职业判断的因素主要有:会计法律、法规;不同利益主体;企业经营环境;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要求;会计人员的素质与动机。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坚持诚信原则和遵守职业道德;坚持独立原则、合理权衡相关性原则;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管体系是确保会计人员正确运用职业判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会计人员为主体的会计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越发明显,然而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会计人员道德水平下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维护经济秩序,规范经济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政府应营造区域经济发展的信用环境。要大张旗鼓地开展社会信用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金融方针政策,普及金融知识,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意识。要加快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机构的建立,特别是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的建立,构建社会共享其信用信息资源的通道和办法.解决目前信用信息资源不对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能够保证市场交易正常进行的社会机制。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必须是以法律为基础,系统、完善、统一的企业和个人资信信息为支撑,有效的政府监管为手段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6.
刘薇 《征信》2011,(2):48-50
天津市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目前面临如下问题:信贷市场信用评级缺乏统一的制度性安排,社会对信用评级产品和服务认可度低,全国范围的、规范的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监管体系缺乏,企业参与评级的意愿不强等.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应对信用评级工作进行制度安排,建立规范化、制度化信用评级业务监管体系,协调政府职能部门逐步提升社会对外...  相似文献   

17.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促进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润滑剂,两者紧密相连。信用服务业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成熟与否是衡量我国信用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信用服务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类型残缺到体系健全的巨大飞跃。与此同时,我国的信用服务业在为信用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仍存在与市场运行机制不相和谐的因素,集中表现为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过于分散、行业缺乏有效竞争等。加强对信用服务业的类型化规制有助于完善监管架构、提高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应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意义,并对制约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提高企业发展空间,广大会计工作者必须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事实上,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已经不仅仅是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也对其范围进行扩大。如何提高会计工作者的职业判断能力需要社会的配合和会计工作者自身的努力。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处理会计关系时所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原则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会计人员在本行业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会计行业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和义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经济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障.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关系到各种会计行为的规范,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熟悉法律、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