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今年6月13日12时,因媒体误导和谣言蛊惑,衡阳市商业银行部分机构网点突发存款挤兑风波,14日迅速蔓延,当天挤兑10,165笔,金额2.41亿元,挤兑来势之猛在衡阳乃至湖南范围内都属罕见。16日后才趋于平静。仅此期间储户挤兑19,052笔,存款净下降4.27亿元。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我中支货币  相似文献   

2.
曾经困扰供销社系统多年,直接影响社会稳定的基层供销社社员股金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到2001年底,萧山区基层供销社的最后一批社员股金,计本息2845万元,已全部兑付完毕。作为一段历史,社员股金挤兑风波爆发的原因,解决挤兑矛盾的艰难途径,以及从中应吸取的教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2008年,湖南湘西因民间集资引发的挤兑风潮震惊了全国。此前,浙江省台州市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飞跃集团因涉足高利贷导致现金流枯竭;浙江省义乌市金乌集团董事长张政建出走,其原因都是高利贷引发的支付危机。在益阳市也陆续发生了几起中小企业民间借贷挤兑风波。  相似文献   

4.
韩国银行挤兑停业风波的概况及后果2011年1月14日,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召开临时会议,将韩国三和互助储蓄银行指定为不良金融机构,命令其停业6个月,进行改善。据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和金融监督院表示,截至1210年7月底,三和互助储蓄银行负债超过资产504亿韩元,国际清算银行自有资本比率为-1.42%,因此做出了上述决定。这家已经成立了40年的韩国储蓄银行突然被叫停,成为了整个韩国银行业挤兑停业风波的导火索。储户对银行的信心大大降低,银行挤兑事件扩散。  相似文献   

5.
从5月13日到7月末,俄罗斯爆发了一场持续两个月左右的银行信任危机,多家私人银行发生了储户挤兑。危机波及到200多家银行,不仅中小银行,连位居俄罗斯前10名的大银行也未能幸免于难。俄罗斯银行业人士称此次风波为“准金融危机”。虽然此次危机与1998年金融危机不可同日而语,但也暴露出俄罗斯银行业内在的制度问题,其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步显现出来。而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银行改革的深入发展,金融机构的风险也在表面化,小范围的银行挤兑事件偶有发生。此次风波不仅给俄罗斯银行业敲响了警钟,对于同样处于转型期.对外逐步开放、而其体制同样脆弱的中国银行业来说,也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刘新华 《武汉金融》2003,(12):25-25,38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银行机构陆续发生过多起存款挤兑事件.今年8月国务院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精神公开报道后,由于部分群众误认为信用社会交乡(镇)政府管理,以致少数地方出现了群众集中提前支取存款情况,个别信用社酿成了存款挤兑事件.存款挤兑事件具有突发性、传染性等特征,处置不当,可能演变成区域性挤兑风波,危害极大.笔者通过实践摸索和理性思考,提出处置存款挤兑事件的五条策略,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民间借贷趋势分析与风险防范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湖南湘西因民间集资引发的挤兑风潮震惊了全国。此前,浙江省台州市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飞跃集团因涉足高利贷导致现金流枯竭;浙江省义乌市金乌集团董事长张政建出走,其原因都是高利贷引发的支付危机。在益阳市也陆续发生了几起中小企业民间借贷挤兑风波。种种迹象表明:发生在全国多个地方  相似文献   

8.
俄银行挤兑风波的警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背景下,俄罗斯爆发了一场银行信任危机,多家私人银行发生了储户挤兑。危机波及到200多家银行,不仅中小银行,连位居俄罗斯前10名的大银行也未能幸免于难。从5月13日到7月末,挤兑风波持续2个月左右。期间,仅6月份,俄登记注册的银行数量就减少了9%,中小私人银行存款流失20%~30%,初步估计占GDP的1.5%(约80亿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北岩银行挤兑危机对我国银行业信贷高速增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北岩银行2007年9月发生的挤兑事件,从本质上看与其实施高速扩张战略紧密相关。危机前期该行高速发放房地产按揭贷款,造成资产负债结构失衡、流动性期限错配,在次级债风波影响下致使流动性不足而出现挤兑危机。2009年以来,我国银行业信贷投放高速增长,流动性向社会转移,银行业流动性大幅下降,大多数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充足率,提高银行自身的流动性。北岩银行的经营教训凸显了银行业对信贷投放及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危机反映出信任缺失的共性问题,挤兑后已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囚徒困境”,即各方都选择保护自身利益,由此出现了个体理性后集体不理性的合成谬误自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SVB)因挤兑被美国联邦存保公司(FDIC)接管至今,虽然美联储等多家中央银行及金融监管机构已经作出快速响应,但市场情绪并未缓和,3月20日瑞士信贷银行(CS,简称瑞信)被瑞银集团(UBS)收购,则显示出本次欧美银行挤兑风波仍在快速地朝着金融危机的方向发展。为此,基于目前能够掌握的信息,笔者梳理出四点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2001年以来,淮安市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开展得扎实有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市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有了明显提高,金融秩序保持稳定,金融环境明显改善,没有发生重大金融案件,没有出现金融“三乱”现象,没有发生挤兑风波。良好的金融秩序推动了全市金融业健康协调地发展,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13日12时,因媒体误导和谣言蛊惑,衡阳市商业银行部分机构网点突发存款挤兑风波,14日迅速蔓延,当天挤兑10,165笔,金额2.41亿元,挤兑来势之猛在衡阳乃至湖南范围内都属罕见.16日后才趋于平静.仅此期间储户挤兑19,052笔,存款净下降4.27亿元.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我中支货币金银系统按照风险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认真履行职责,牢牢把握风险处置工作的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果.实践证明:货币金银系统在防化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发挥了"定海神针"作用,也是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生力军.现在回过头来认真研究实践经验,深入探索基本规律,对进一步做好金融稳定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教训及成因回顾 农村合作基金会先天不足,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潜伏着很大风险,经过各级政府、人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共同努力,全国清理整顿工作进展顺利,大部分地方实现了平稳过渡,但也有少数地方由于农村合作基金会包袱过重,给地方政府和农村信用社增加了压力,个别地方还引起挤兑风波。其教训是深刻的,究其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一、大竞争时代序幕的揭开 80年代后半期,日本开始由资金不足时代转入资:金充裕时代,加上实行低利率政策,日本走上泡沫经济轨道,大量过剩资金涌向股市、债市、住宅房地产市场。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时,股价、地价跌落,日本金融业爆发了一场以不良债权为主要表现的严重金融危机,出现了战后从未有过的金融机构挤兑风波和倒闭事件。不良债权数目之大、涉及金融机构之广、  相似文献   

15.
挤兑是国内外银行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处置不当将导致流动性快速枯竭,引发更大的风险.从理论上讲,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挤兑风险会得到有效遏制.但从美国、韩国等经验看,虽然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使挤兑风险有所缓解,但仍需要进行适当管控.本文通过对美国和韩国银行挤兑事件成因、应对措施等分析,提出对我国防控银行机构挤兑风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台湾地区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以来,在金融自由化浪潮下,不少金融机构由于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台湾中华商业银行存款挤兑事件是近5年来发生的一起影响较为重大的金融风波,也是对台湾金融安全网的一次检验。本文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剖析,吸取台湾金融安全网建设的经验,提出加快大陆金融安全网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田琪 《西安金融》2004,(5):55-56
2000年到2002年间,渭南市的蒲城、富平、白水、临渭四县(区)的部分农村信用社发生了严重的支付风险,形成了一股不小的挤兑风波,干扰了辖区经济金融的正常运行,影响了渭南市特别是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一些存款人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不能正常支取存款,对往往意念中的金融风险有了  相似文献   

18.
健全金融安全体系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业也在迅速发展,但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也与日俱增,历史问题逐渐暴露,一些存款性金融机构相继被迫关闭、停业整顿,甚至市场退出,给国家和存款人带来了巨大损失,甚至出现了挤兑风波,如“海南发展银行”、“广东国际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倒闭。然而,目前我国对类似风险的处置缺乏规范、系统的程序和有效手段。因此,借鉴国际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和运作经验,建立和发展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于健全国家金融安全体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金融生态有待优化,民间金融风险时有发生,风险防范工作已引起各层各级重视,亟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本文试以某农村商业银行发生挤兑风波为案例,探讨银行系统、相关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如何积极介入、果断处置、有效化解民间金融风险,全力维护银行和储户的合法权益,着力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城乡信用社支付挤兑事件频繁发生,金融风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某市信用社的挤兑事件中,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