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28个省市2010年至2012年地方政府债券的数据,使用eviews软件对其发行溢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财政指标对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溢价没有显著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市场利率与风险溢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表明地方政府债券的定价主要与市场因素相关,而与各省的财务状况无明显关联,这可能是由于地方政府发债刚启动,且由财政部代理发行,投资者对其信用情况普遍看好,因而没有明显的信用风险溢价。  相似文献   

2.
发行公司债券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重要方式.公司债券能否顺利发行与债券的发行价格有很大关系,发行价格主要取决于债券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关系.一般的《财务管理》教材通常是直接给出结论,即:当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市场利率时平价发行;当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折价发行;当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时溢价发行.至于产生这三种发行价格的原因,大都没有作出详尽的解释.本文从债券内在价值的定义出发,探讨债券平价、溢价和折价发行的根源,以加深学生对债券发行价格知识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巨灾风险债券自发行以来所附带的风险收益就远高于同等级传统债券的收益.尽管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已证明"溢价之谜"确实存在,但从传统理论角度出发的研究并不能充分解释巨灾风险债券高溢价的成因.本文尝试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以获得较合理的解释补充.通过探讨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因素在巨灾风险债券溢价之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得出结论:风险厌恶、固定教育成本、模糊厌恶和羊群效应等行为导致了溢价之谜的出现.这些影响因素的发现不仅是对国际巨灾风险债券市场中的高溢价现象进行解释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科学发行巨灾风险债券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交易所国债期限风险溢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期限风险溢价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决定因素。实证结果显示,债券剩余期限越长,平均风险溢价越高;通过对不同期限债券组合的风险溢价序列建立回归模型,发现长短期利差及风险溢价的前期值对中长期债券期限风险溢价的时变性具有明显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5.
国内运用期权定价理论分析债券的定价主要集中于对可转换债券、单一零息票债券和违约风险债券的定价分析,但对于同时发行优先级债券和次级债券二者的收益率差研究较少。在国外已有的次级债券期权定价方法和结论基础上,文章具体论证出次级债券相对于无风险国债的风险溢价与发行主体资产价值之间呈非单调关系的结论,并得到次级债券与优先级债券收益率差的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6.
关于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通过分析2004年6、7月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发行情况,解释了次级债券发行中发行利率偏低的原因,认为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不能纯粹以增加附属资本为目的,而应充分考虑风险,从自身资产负债管理需要出发,着眼于提高银行竞争力:最后还就目前我国发展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提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雷莹卿 《上海会计》1996,(12):17-18,28
应付债券折溢价摊销的报表填列中国矿业大学雷莹卿企业向社会发行长期债券实际收到发行债券的款项偏离债券面值的差额,为债券溢价或债券折价。债券折溢价要在债券有效期间内分期摊销,其摊销额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列示?本文结合现行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编制和具体会计准则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套利理论与ICIR模型的债券市场发行定价偏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套利定价理论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运用Tobit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债券发行定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债券无风险利率、债券期限溢价、债项信用评级、债券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赎回风险溢价,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改进的CIR定价模型(ICIR)对2006~2010年各债券定价偏离现象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ICIR模型测算的债券理论价格通过了二级市场的定价检验,ICIR模型对债券发行定价偏离进行检验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同时,从发行年份来看,近五年来,债券定价偏离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债券发行定价与ICIR定价与二级市场定价逐步接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9.
杨毅 《云南金融》2012,(4X):24-25
文章以企业发行债券为例,对企业平价债券及溢折价债券的发行价格确认,发行期间平价债券、折溢价债券的利息及费用的账务处理进行阐述和解析。  相似文献   

10.
杨毅 《时代金融》2012,(12):24-25
文章以企业发行债券为例,对企业平价债券及溢折价债券的发行价格确认,发行期间平价债券、折溢价债券的利息及费用的账务处理进行阐述和解析。  相似文献   

11.
张丽洁 《新金融》2008,(5):35-38
本文从利率市场化展开,讨论利率市场化对债市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债券资产的调整方向.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利率定价体系建设,建立信用债券定价模型、创新利率避险工具、研究国债期货交易、发行各品种商业银行债券,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后面临的资产负债匹配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内含选择权风险和利率决策风险.  相似文献   

12.
刍议商业银行应付债券审计李自学,韩振江,司文平以发行债券方式从社会上筹集所需资金,即构成商业银行应付债券。它是以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为条件发行的一种高成本负债。以应付债券形式所筹集的资金往往具有预定用途,难免带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应付债券从决...  相似文献   

13.
胡晓农  彭诗晨 《征信》2023,(2):57-63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违约数量逐年攀升,违约金额不断扩大。债券违约不仅对违约企业自身产生影响,还会对区域整体信用环境造成冲击。选取2014—2021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情况和债券发行定价信息,对债券违约引发的信用风险在地区内的传染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债券违约事件会显著提高地区内企业债券发行的风险溢价水平,且随着违约金额的增大、违约次数的增多,公司发债定价水平也相应提高,并且违约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比也与债券发行定价正相关。为此,建议监管部门加快完善违约债券处置生态体系,地方政府切实担负起处置金融风险的属地责任,企业应更加科学地制定债务融资计划和发展战略,着力防范企业债券违约风险在地区内传导,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康华 《会计师》2009,(11):31-32
<正>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实际发行的债券及应付的利息,它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发行债券的价格受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按面值发行、溢价发行和折价发行债券。  相似文献   

15.
次级债券: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缓冲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霞 《金融会计》2004,(9):12-15
次级债券是近来新兴的债券品种。本文详细介绍了次级债券的定义、分类及在计入资本金中的规定,并从商业银行资本金构成、存款者挤提风险及国际趋势三方面来分析发行次级债券在现阶段的意义。最后,本文还讨论了发行次级债券的难点一一定价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利率期限结构信息为解释变量,对中期国债的风险溢价建立预测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利率期限结构的斜率因子和曲度因子对中期国债的月度风险溢价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利用该预测模型建立的模拟债券组合,与市场指数及债券型基金相比,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表现.  相似文献   

17.
发行次级债券是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重要渠道之一。允许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商业银行应积极介人次级债券的发行和流通市场。此外,应注重构建次级债券流通平台,完善次级债券市场流通体制,提高次级债券流动性。  相似文献   

18.
次级债发行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金的不足,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规模扩张的瓶颈。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金,能够较快地、大规模地、连续地、动态地补充资本金,是一种市场化的好办法。次级债券的发行在促进商业银行形成多元化资本结构的同时,兼顾了资本风险、融资成本和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上半年,受国家宏观紧缩政策的影响,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商业银行为了满足监管机构对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将相当一部分的资金投资到国债上,截至4月底,商业银行共持有2.7万亿元债券。受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市场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15年新预算法的施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前门"已被打开,数百只地方债券已经进入债券市场。但新预算法是否真的增强了地方政府债券的市场化程度一直是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已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不存在折价或溢价,因此其发行利率的市场化定价是衡量地方债券市场化程度的主要指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新预算法作为虚拟变量与地方债发行利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的关系,这表明新预算法的施行确实影响了地方债券的发行利率。在对2015年前后发行的地方债券分别进行回归的情况下,对比地方债券特征变量与地方债发行人特征变量的显著性变化,发现除地方债券的发行量外,其他变量在两次回归中均显著,而地方债券发行量在新预算法实施后对地方债券发行利率的影响变为显著的正向,这表明地方政府债券的市场化程度在新预算法实施后有了一定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