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融创新为微观金融主体提供规避风险和获利手段,促进金融市场一体化,推进经济金融发展,同时也给金融系统带来的新的风险.本文将探讨如何从金融创新监管,金融创新主体,行业组织和监管国际协作角度对金融创新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相似文献   

2.
鉴于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重要性,房地产金融创新是房地产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美围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与房地产金融创新的关系出发.揭示房地产金融创新产生的风险,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我国房地产金融现状,并从要完善房地产金融市场、创新风险防范体系,谨慎进行房地产金融创新,创新融资方式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兴中 《时代金融》2009,(4X):12-14
本文从房地产金融创新角度分析了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愿因,以及次贷对我国房地产金融创新的启示,同时提出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房地产金融创新的建议,进一步深入的指出继续推进房地产金融创新,同时防范风险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融功能在界定金融体系中可细化为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扩展功能和衍生功能四个层次,而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创新有效促进金融市场一体化,推进经济金融科学发展,也为微观金融主体提供规避风险手段。文章提出应该从金融创新监管、金融创新主体、行业组织和监管、国际协作等方面对金融创新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房地产金融创新是化解风险、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创新建议,同时指出金融创新过程中要吸取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经验教训、防范金融创新带来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6.
肃妍 《金融博览》2012,(11):15-17
"十一五"期间,中国金融业成功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为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促进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健康发展,新的五年《规划》主要体现了三大平衡。加强监管与鼓励创新的平衡:强化宏观审慎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风险,同时积极稳妥地开展金融创新《规划》提出,"建立健全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同时"推动发展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7.
我国房地产价格指数期货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价格指数期货是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发展互相结合的一个创新,对管理和防范房地产风险,维护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借鉴美国住房、商业地产价格指数期货发展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房指期货发展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金融产品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金融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都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入分析金融产品创新对银行信贷运行的影响,探讨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对于商业银行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迅猛,如何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有效防范洗钱风险,已成为各国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互联网金融基础层次的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创新,还是互联网金融延伸层次的金融工具、业务形态和组织形态创新,其在便利交易,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都在不同程度上潜伏着一定的洗钱风险。为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洗钱风险,应强化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应以客户身份识别为监管重点,并建立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0.
杨文  余泽浩 《时代金融》2009,(6X):130-132
房地产价格指数期货是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发展互相结合的一个创新,对管理和防范房地产风险,维护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借鉴美国住房、商业地产价格指数期货发展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房指期货发展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发展使房价进入到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房价与货币政策中介变量、宏观目标变量间的关系呈动态变动。本文通过TVP-SV-VAR模型研究发现:与M2和信贷相比,社会融资规模与房价的关系更稳定,且对彼此波动的反应更强;近些年房价波动对产出、物价波动的边际效应减弱,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仍较大,房价对外部因素波动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建议国家应坚持稳定房价的总基调,把好货币供给闸门,合理管控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加强房地产各项融资监管;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人口流入和住房库存等实际情况,合理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防范区域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试析我国开征房产税的目标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征房产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对一些根本性问题尚未有正确的认识,特剐是对其目标取向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的误区。现在普遍认为我国开征房产税是为了降低房地产价格和国家获得不断增加的级差地租。本文认为。正确合理的目标取向应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土地科学合理地规划开发、土地使用的节约和金融风险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香港银行业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房地产贷款是香港银行业的主要盈利来源.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物业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大量的负资产按揭贷款.然而,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香港银行业依然稳健,没有出现银行倒闭或要求政府提供财政援助的情况.研究香港银行业及监管部门成功应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经验,对于内地银行业防范房地产价格波动带来的危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房地产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和高资产负债率企业。鉴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其上市公司的财务健康与否也必然是备受市场各利益主体的关注。目前,由于多轮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财务风险隐患己成为国内很多房地产公司生存发展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房地产企业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增加企业收益,同时保持适宜的负债率以降低资本成本,减少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为众多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4-2018年我国房地产库存和金融发展结构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GWR模型,考量空间变异特征下金融发展结构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结构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动态市场异质性特征,即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域、金融发展结构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不同;房地产开发企业国内贷款和商品房房价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具有典型的市场异质性,且表现出非线性特征;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筹资金、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他资金对房地产库存具有抑制作用;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对房地产库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矛盾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典型房地产泡沫危机,分析了房地产泡沫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关系,以及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潜在的风险.提出了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自去年开始,我国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过热的问题实行了从紧的宏观调控措施.这次宏观调控的效果显现时间与美国由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相重合。在国内经济政策调整和国际经济环境恶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正确判断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分析房地产市场与金融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稳步实施房地产业政策调整。防范房地产泡沫与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业、金融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出现了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高房价背后有着各种成因,抵押贷款证券化在解决高房价问题上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保持审慎、稳健的监管,通过合理的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资源分配,房地产市场能够回归理性,房价回归正常合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张伟平  曹廷求 《金融研究》2022,505(7):94-114
本文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房企为样本,首先基于SIM单指数分位数回归技术提出测量系统性风险的新指标SIM-CoVaR,并结合前沿的TENET网络模型,构造跨房地产企业风险动态传染的尾部风险网络,然后采用块模型探究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溢出的聚类性、触发机制及传播路径,最后考察网络整体结构和宏观经济变量对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研究表明:(1)我国房地产企业间存在明显的系统性风险联动性和溢出效应,在市场动荡时期房地产部门是金融风险溢出的放大器;(2)评估系统重要性节点企业时,除考虑企业规模等内部属性,还应考虑房企间关联结构,利用系统性风险指数可有效捕捉网络中系统重要性节点;(3)跨房企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具有显著的聚类特征,尾部风险网络可被划分为4个不同的功能模块,各模块的成员及其角色呈现明显的时变特性,监管部门可据此从供给端“因企施策”;(4)网络聚集性、网络效率和网络匹配性的降低能显著降低房地产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探讨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形成机制,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防范化解宏观层面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融合互联网衍生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其具有技术 性、技术与制度二重性以及认知性等特质性风险。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特质性风险的基础 上,对已颁布的监管政策进行梳理,揭示目前监管政策的缺陷,提出监管政策改进建议:健全 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规章制度;引入监管沙盒试点,紧扣“四个核心”的监管沙盒机制来 助推金融创新;从政府、企业与行业协会三方着手,构建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强互联网金 融消费者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