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吉莉 《时代金融》2009,(8X):42-44
非营利组织与企业间的联盟合作已然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但由于两类组织的特性差异、合作伙伴选择的不恰当给合作带来诸多障碍,本文从组织性质差异、合作动机、合作伙伴的匹配性研究、实施与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合作伙伴的匹配指标和选择模型,为非营利组织科学的选择匹配程度高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发包企业所注重的合作伙伴的特质,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为蓝本,寻找接包企业受青睐的关键因素,选取、转化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指标,并添加必要的新指标,构建了发包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通信运营商合作伙伴选择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建立备选企业的共性指标和特性指标,结合BP神经网络、模糊评价和组合赋权的方法,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合作伙伴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以湖南移动推进城市光网建设为例,展示了合作伙伴选择的原理和过程。模型可以为通信运营商企业客观、全面、动态地评价和选择合作伙伴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首先通过文献查阅、企业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构建出企业研发创新人才的一般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多角度论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给出企业技术与产品类研发创新人才的综合评价,新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不同类型企业研发创新人才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异业联盟是基于应对竞争压力和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需求而形成的创新商业模式,合理有效的选择合作伙伴是异业联盟构建的起点和成功的关键。本文在阐述异业联盟的内涵并分析其动因的基础上,运用网络分析法,构建了企业异业联盟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企业异业联盟的伙伴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社会转型期扮演了提供公共服务、参与公共管理、维护群体利益、调节社会矛盾,担当公益慈善的重要角色。在政府从“大政府”向“小政府”的转变过程中,非营利组织越发凸显其重要性,然而对于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运营现状却存在着不足。本文试对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作为有别于政府和企业的社会组织形态。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运营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和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在分析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评级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二雷 《金卡工程》2010,14(6):240-241
非营利组织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它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志愿性等区别于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的本质特征,可以满足人们社会交往以及对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等多元化的需求,但是由于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发展的不完善性和滞后性,决定了现阶段非营利组织员工必然会存在诸多问题。有鉴于此,笔者认为,非营利组织招聘员_Y-时,必须要秉持德才兼备,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等用工标准招贤纳才,为非营利组织补充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作为有别于政府和企业的社会组织形态。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运营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和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在分析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评级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子怡 《会计师》2012,(15):75-77
<正>基金会的非营利特性和公益属性决定其必须得到社会的信任以获取更多的捐赠资源。良好的财务透明度是获得公众支持和资金来源的重要保证,因此,本文构建一套基金会指标体系以评价财务透明度。通过选择财务比率指标,选取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技术创新体系投入和产出角度,建立城市创新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和DEA模型,并利用2008~2010年中国城市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中国28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技术创新效率,检验了我国城市创新效率的总体趋势以及地区间城市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各城市技术创新综合效率普遍较低,在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也较大;而且我国城市技术创新体系中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偏低现象。鉴此,需以集约化资源利用为核心,提升城市内创新主体管理和利用投入资源能力,采取差异化战略利用外资,完善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政府预算绩效评价侧重于社会经济方面的评价,难以全面反映政府环境管理效果。文章从理论上论证了创新政府生态资源环境管理绩效评价载体、建立政府生态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势,认为指标体系应由决策绩效和执行管理绩效两大模块组成,并以平衡计分卡为分析框架构建指标体系遴选模型。以问卷形式向968名公众展开调查,最终得到由2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政府生态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政府生态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实证分析,寻找政府环境管理的规律,为建立以生态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为基础的政府环境管理决策机制和约束机制,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公众监督约束机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VaR模型的不断创新,各类VaR模型的比较技术也由采用单一的回顾测试转变为设计一套较完整的比较评价体系来进行比较研究。近十年来,通过将指标评价工具、假设检验工具和比较评价工具三类VaR模型的比较工具进行不同的组合,学术界涌现出了大量相关的理论和实证文献。本文尝试对其进行较全面的回顾,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审计是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要内容,如何构建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并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是获得客观的审计结论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了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项财政科技创新项目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评价,将定性评价的指标演算为量化的评价结论。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绩效审计评价中的运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着现实的经济学背景,也是对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生态产品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我们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和要求。从微观产品角度来说,可以将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作为考评地方政府业绩的指标;从宏观制度层面,需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评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绩效评估体系.本文认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应该包括政府和其他社会主体,如社会组织、私人和企业等,因而在绩效评估方面,不仅要对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绩效进行评估,也应该对社会主体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行为进行评估,建立起客观的和主观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企业微观层面和自主创新流程的角度选取了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4个变量来构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来自合芜蚌创新试验区152个企业的有效问卷调查数据,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进行了探测性因子分析,明确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的因子构成;然后对自主创新能力因子同企业创新绩效进行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贡献最大,其次是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最后是生产制造能力。因此,企业对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同的影响因素应给予不同的关注和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协同创新项目利益冲突研究中静态评价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二元语义-QFD技术的多阶段动态利益冲突评价模型。首先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计算协同创新项目成功各指标权重,并运用二元语义模型得出利益冲突的严重程度,最后建立QFD模型得到利益冲突应对策略的重要程度,从而明确协同创新项目不同阶段的最严重利益冲突及最优应对策略。实证研究表明:不同利益冲突的严重程度在协同创新项目的各阶段呈现出不同排序,使得各阶段利益冲突应对策略的优先级产生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数模型,对2009年工商银行与10家国际大银行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2007年以来,工商银行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与国际大银行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净利润、总市值和品牌价值已成为并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资产质量大幅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进入前列;但产品、业务结构、员工效率和员工激励与国际大银行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工商银行应充分运用外生式增长模式,不断提升财富管理等重要业务的利润贡献水平,防范金融创新进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Innovation index and the innovative capacity of n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study is concer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dex to assess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an industrial innovation system.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charting the innovation index of Thailand and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bility. Based on the studies on competitiveness factors done by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 and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the research analyses five levels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1) organisati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2) process innovation capability, (3) service innovation capability, (4) product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5) market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to provide overall in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dex. The study 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2007 reveals that Thailand has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dex of 2.30 (out of four level system) or equals to 57.50%. The study provides ambitious initiatives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 to promote innovation of the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