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中美国债市场之间的联动性进一步提高,信息溢出也进一步加强.本文构建动态信息溢出指数,分析了中美国债市场的总溢出、方向溢出及净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中美两国国债市场之间波动率总溢出效应强于收益率总溢出,两个市场存在不对称的双向溢出效应,其收益率和波动率溢出在动态路径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具有显著的时变性.2019年之前两国收益率总溢出水平基本维持在10以内,2019年后收益率溢出指数明显提高;波动率总溢出受金融事件影响导致极端值较多,溢出水平也相对较高.总体而言,无论是收益率溢出还是波动率溢出,多数时期美国国债市场对中国国债市场表现为正向净溢出,中国国债市场更多地受到美国国债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日益明显.资本市场作为传导货币政策信号的重要媒介,其存在价值和功效关键要取决于资本市场信息反映的效率.本文以我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公告日为事件日,考察事件日前后短暂的时间窗口内,上交所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旨在通过事件研究的方法,考察我国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效率,为货币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率角度来看我国国债发行的挤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研究国债发行对企业债市场和国债市场利筹的影响.发现国债发行存在着挤出效应,这个效应显著地体现在同债发行招标起始日的附近,国债发行主要对以AAA级企业债为代表的风险偏好相类似资金挤出效应最强.同时,在经济波动较大的时期,发行国债可以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罡 《金融论坛》2007,(6):9-12
新券效应与国债品种特征、投资者行为和市场微观结构均有密切关系.上交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不仅存在共同点,也存在明显差异.在交易额占比最大的基准国债品种上,两个市场均表现出显著的新券效应.但由于投资者行为存在差异,上交所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更倾向于中长期国债品种,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更倾向于短期国债品种.而且,上交所国债市场的指令驱动交易方式便于连续交易和信息披露,方便考察新券效应,而银行间国债市场仅能在较短时间内考察新券效应.在上交所国债市场上,中长期国债与国债回购的利差更大,有利于现券回购套利投资,中长期新券吸引套利投资者积极参与,也促进了新券效应.  相似文献   

5.
庄晔 《中国外资》2009,(12):85-86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日益明显。资本市场作为传导货币政策信号的重要媒介,其存在价值和功效关键要取决于资本市场信息反映的效率。本文以我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公告日为事件日,考察事件日前后短暂的时间窗口内,上交所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旨在通过事件研究的方法,考察我国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效率,为货币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信息份额模型和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国债现货、国债期货和利率互换三个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机制。信息份额模型表明,从整体来看利率互换相对于国债期货和国债现货都具有信息优势,而国债期货相对于国债现货具有信息优势。另外,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相对于另外两个市场都在随时间增强。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利率互换在价格发现中单向引领国债期货以及国债现货,国债期货单向引领国债现货。所有结果一致表明, 利率互换和国债期货这两种利率衍生产品在引导中国利率市场价格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国债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国债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对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国债市场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发展我国国债市场的政策建议,这对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干预分析模型,研究了2004年4月25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干预事件对我国国债市场的影响。文中将干预事件的发生时刻设定为政策公布日2004年4月12日。研究结果显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公布后,负面影响逐渐上升。4月29日负面影响累计达到最大,此时交易所国债指数也跌到最低点。中国的国债市场仍然尚未达到半强势有效市场。  相似文献   

9.
宋浩林  孙文军 《时代金融》2012,(14):20-21,23
2012年2月1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推出国债期货仿真交易,阔别市场近17年之久的国债期货再一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完善的国债期货交易合约和制度,确保国债期货交易规范运行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国债期货试点特别是"327"国债期货事件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重启国债期货交易的合约设计和制度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2年2月1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推出国债期货仿真交易,阔别市场近17年之久的国债期货再一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如何建立完善的国债期货交易合约和制度,确保国债期货交易规范运行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国债期货试点特别是"327"国债期货事件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重启国债期货交易的合约设计和制度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