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宫晓莉  熊熊 《金融研究》2020,479(5):39-58
当前各类经济风险交叉关联,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为刻画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路径特征,本文从波动溢出网络的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机制。首先使用广义动态因子模型对收益波动的共同波动率成分和特质性波动率成分进行区分。然后,根据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黄金市场之间的特质性波动溢出效应,利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溢出指数分析金融系统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机制。在分析方向性波动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解网络方法构建起信息溢出复杂网络,从网络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特征。实证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净溢出效应绝对值相较于其他市场更大,其受其他市场风险冲击的影响强于对外风险溢出效应,而股票市场的单向对外风险溢出效应强度最大。在波动溢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股市波动率指数与其他市场波动率指数进行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权重,计算了波动率指数投资组合的最优组合权重和对冲策略。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机制,对监管机构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借鉴西方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我国开始大力发展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希望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能力和信息优势稳定股票市场、降低投资风险。但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资本市场是否真正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仍是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本文以1999年至200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构建面板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票收益率波动负相关,机构投资者对我国股票市场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股市所有制结构的国有化以及股民的经验、心理与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导致了股民信心的过度波动,而股民信心的过度波动与投机性机构投资者制造股票差价的倾向又导致了股市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股市"特质波动率之谜"的研究众多,但尚未有一致的认识。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思想,基于前景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投资者行为是否对股票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系产生影响。通过二维分组法和横截面回归法实证发现:我国股市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存在反向关系,并且这种反向关系在股票处于获利域时得到进一步加强,说明股票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确实影响了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的关系。本文结合我国股市发展现状合理解释了实证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投资者行为的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基于方差差(Variance Difference)指标对股票回报率过度波动进行量化,并分别运用组合研究和Fama-Macbeth回归的方法,从过度波动与股票回报率之间关系的角度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的过度波动现象。基于1995-2010年A股日回报率的实证结果表明,A股市场日回报率波动中存在投资者过度反应导致的过度波动,过度波动带来的额外风险"驱逐"了风险回避的理性投资者,使得股市出现低估。通过每月买入过度波动最大的20%股票,同时卖出过度波动最小的20%股票,能获得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并且该超额收益不能被市场风险所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998—2018年A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投资组合分析方法和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模型,基于前景理论研究账面损益对特质波动率与股票收益相关性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股票账面损益会显著影响特质波动率与期望收益的相关关系,特质波动率与期望收益在账面收益情况下比在账面损失下呈现出更强的负相关性。并且该结果在考虑了股票价格偏差、最大日收益率和短期收益反转等因素的影响后,依然稳健。该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账面损失,投资者在账面收益情况下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修正后的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以2016年全年沪深股市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EVIEW7.2、SPSS19等统计软件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发现短期来看我国定向增发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发现信息透明度和投资者情绪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率的影响是显著的。基于实证结果的分析也为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权证的生命周期中对标的股票价格波动率的影响,不仅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金融市场间相互影响的认识,也有利于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的管理风险。本文检验了权证存续对标的股票价格波动率的可能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权证的发行与存续一般不会对标的股票的价格波动率产生显著影响。从存在影响的个别情况看,权证行权后价格波动率比权证存续期间价格波动率来得大,与国外的研究结论一致,权证的发行与存续存在降低标的股票波动率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2018-2020年沪深A股发生大宗交易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大宗交易定价对其二级市场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投资者羊群效应与股票超额收益显著正相关;大宗交易折溢价率与股票短期超额收益显著正相关;股票市场的伪羊群效应会减弱大宗交易对股票价格的短期影响。获取大宗交易定价信息的投资者理性与否决定了大宗交易定价对二级市场股票价格作用的强弱。进一步研究发现:沪深A股市场短期内伪羊群效应显著,长期内真羊群效应显著;这充分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资产定价相对合理,投资者处于有限理性状态。  相似文献   

10.
研究投资者情绪在股票和商品期货市场的溢出效应,对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资本市场的网络结构以及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百度搜索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的代理变量,可以有效统一两个市场的衡量标准,避免了以往研究标准无法统一的问题。通过对投资者情绪的跨市场溢出效应进行检验,得出以下结论:投资者情绪对跨市场的资产收益率及资产波动率均存在显著的影响;两个市场的投资者情绪存在着显著的波动溢出现象,且股价下跌后股票投资者情绪对商品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变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李少育  张滕  尚玉皇  周宇 《金融研究》2021,494(8):190-206
与国外发达市场相比,我国A股主板市场的市场摩擦因素对市场微观结构和资产定价的影响更大。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市场摩擦如何作用于特质风险定价效应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采用多维市场摩擦指标来代理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买卖限制、卖空限制、风险对冲和外部冲击,检验中国股市特质风险和预期收益率的关系,并判断出市场摩擦因素间的差异性影响机制。回归发现,市场摩擦和特质风险因子(特质波动率和特质偏度)都具有定价效应。各维度市场摩擦因素降低了股票流动性,进而增强了特质波动率的负向定价效应,部分解释了“特质波动率之谜”,但市场摩擦对特质偏度因子溢价的影响较为微弱。同时,基于特质波动率和特质偏度因子的投资策略能够产生超越CAPM、三因子和五因子模型的绝对收益,并印证了市场摩擦对特质风险因子绝对收益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股票与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银行系统稳定的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建伟 《新金融》2006,35(1):29-32
股票与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会对一国银行系统产生重大影响,资产价格的波动主要通过信贷风险渠道、市场风险渠道、经纪业务收入渠道、为附属机构注资的风险渠道及“第二回合”渠道等传导渠道影响到银行系统的稳定。所以为维持银行系统的稳定,监管当局应该密切关注股票与房地产价格可能出现的剧烈下跌对银行部门可能产生的风险并以相应的方法应对。  相似文献   

13.
股票波动率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金融市场稳定与发展、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资产定价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家庭消费数据入手探究家庭年龄特征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决定关系,提出并计算宏观层面基于人口分布信息的居民消费变量,捕捉我国行业股票波动率的中长期动态趋势.本文AR-CS模型和市场波动率模型的实证结果均表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特征很好地捕捉了行业股票波动率的长期趋势,能提高现有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可为我国金融风险防范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波动率风险及风险价格——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应用Fama-Macbeth估计方法,以1997年2月至2009年6月中国A股股票为样本,考察股票市场波动率风险及其风险价格的特征。研究表明:波动率风险是一个显著的横截面定价因子,其风险价格为负,该结论不受流动性及市场偏度因子、待检资产改变、波动率模型设定的影响;在资产定价模型中引入波动率风险因子有利于解释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异象。波动率的风险因子可以涵盖部分宏观经济变量的定价信息,规模因子是波动率风险因子的代理变量。  相似文献   

15.
资产收益的波动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本文选取了葛州和长虹等七只权证作为样本.首先应用单位根检验,验证各样本历史波动率和隐含波动率序列的平稳性,在此基础上检验各样本两种波动率序列的协整关系.最后,对隐含波动率所包含的额外信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已实现波动率和隐含波动率基本上呈现单位根状态,并且两者之问基本不存在协整关系,权证的隐含波动率确实拥有额外的信息.投资者在实际运作中,可以加入隐含波动率来提高对实际波动率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机构持股、特质风险与股票收益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的风险与收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机构投资者的大量参与有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特质风险的分散以及超额收益的减少。文章选取机构投资者持股占股票市值比例这一指标来刻画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检验机构持股比例、特质风险和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在中国股市,特质风险与股票收益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大量持股有助于降低股票的特质风险;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的股票,特质风险越大,股票预期收益越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介绍股价波动同步性入手,指出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股价波动同步性的现状。分析出我国证券市场上股价波动同步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投资者行为、制度环境以及公司信息环境等。最后,在深入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强机构投资者自身治理、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等相关政策建议来改善目前我国股价波动同步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潜力  龚之晨 《金融论坛》2021,26(2):47-58
本文通过雪球网数据构建投资者网络沟通质量指标,并结合分析师预测特色数据,实证检验投资者网络沟通行为对股价同步性及特质性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沟通与股价同步性之间呈U形非线性关系,而与股价的特质性波动呈正相关;分析师预测特色数据通过投资者网络沟通行为进入股票市场,其中网络沟通质量与分析师乐观度的交互项同股价同步性呈负相关,而与股票特质性波动呈正相关。进一步细分市场发现,投资者网络沟通在牛市和熊市中对于股价同步性及特质性波动的影响是非对称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中国投资者分类情绪及信心变化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同期及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就同期而言,中国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信心变化以及中国股票市场波动,将影响投资者对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信心;就中长期而言,中国投资者情绪中关于国内经济基本面和国内经济政策的信心变化是影响中国股票市场过度波动的重要原因;中国投资者关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信心深受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信心变化的影响,中国投资者对A股市场估值的判断,受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股票估值信心以及国内经济基本面信心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林可 《时代金融》2014,(5):26-27
与之前学者对生命周期模型的研究集中在对投资者背景风险的讨论所不同的是,创新点在于强调投资者主体的职业异质性。将建立模型,其中风险投资资产被划分为与职业相关的股票和与职业无关的股票,而投资者投资与职业相关股票时具有信息优势带来的超额收益,结论是信息优势溢价使投资者在风险资产中增加对职业相关股票的投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