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难生实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继2006年7月5日起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之后,央行决定,从8月5日起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此,形成了从2003年9月以来的连续4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该比率从原先的6%上升到了8.5%。如何认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功能,又如何认识它的实践效应,一个需要予以厘清的问题。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主要原因在货币政策实施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是收紧(或放松)货币的重要机制。自2003年9月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决策部门连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就货币政策含义而言,是一种紧缩货币的取向。此次提高法定…  相似文献   

2.
孙晔 《时代金融》2013,(24):121-122
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2011-2012年,我国央行连续9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期间还调整了2次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8.5%经6次上调到21.5%,后又经3次下调至20%(以工、农、中、建、交5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理论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其调整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剧烈的影响,但从文献和相关研究资料看,在此期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并未产生政策制定者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11月至今年5月12日,央行已经八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型存款性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21%。部分准备金制度本就是央行体制的一个部分,如此央行便能通过调控商业银行获得的基础货币量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不断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流动性吃紧是必然的。目前20%多的资金被锁在低息资产(存款准备金和央票)上,对其利润影响显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若继续提高,将逼近目前银行监管指标——存贷比  相似文献   

5.
人民银行拟定自2019年5月15日起,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适用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本文基于Monti-Klein模型,构建基于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微观分析框架,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入存款准备金利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约束和资本约束构建理论分析模型来研究差别化准备金制度的微观作用机理及其经济学合理性。研究得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同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增速呈现负相关关系,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使得银行的信贷规模增速显著下降;央行变动存款准备率时,融资方式单一且存款来自单一地区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会面临较大流动性风险;在相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冲击下,中小型银行的反应相对大型商业银行会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6.
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我国最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二者对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和增强流动性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作用力度大,效果明显。自1984年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39次,仅2011年调整了7次,今年年初到现在下调两次,释放了大量的资金,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动会造成货币供给巨大波动,对经济运行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乘数稳定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乘数稳定性是中央银行必须时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货币乘数理论的框架下,可以有两种方式理解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对货币存量的影响:一种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会引起货币乘数的上升或下降,从而导致货币存量的变化;另一种是把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理解为基础货币变动,而不影响货币乘数。本文通过调整基础货币,剔除央行主动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后,对我国货币乘数的稳定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煜辉 《金融博览》2011,(10):17-17
自2010年11月至今年5月12日,央行已经八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型存款性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21%。  相似文献   

9.
银行     
2008年首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1月16日宣布,从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上调后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5%。这是自19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之后,首次创22年来新高。同时也是央行2008年首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0.
于力 《金融博览》2006,(5):14-14
央行近期会不会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亦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呢?业内人士认为.此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关注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适度调控市场过多流动性的表态,已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政策信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建立并分析了一个Monti-klein银行产业组织模型,并论证了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有着非对称影响。然后构建并分析一个贷款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模型,证明了连续的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了信贷市场上企业规模的分布。最后从商业银行经营角度出发,论证了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中享受优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中小银行可能在金融业务创新方面进一步落后于大银行,并且在未来面临更大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但是近年来我国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给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带来很大的压力。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存款准备金屡次上调给其流动性带来的影响,保障商业银行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商业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融动态     
政策信息央行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4月5日宣布,从2007年4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上调是央行应对流动性过剩局面采取的最新举措,旨在控制由此造成的信贷扩张和投资反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央行自去年六月以来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了10.5%。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07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6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业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2007年1月15日的9.5%提高到8月15日的12%,7个月时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上调幅度和频率如此之大之快,这是中国有史以来少有的,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央行即挥出了货币紧缩政策的第一记重拳,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很多专家学者和市场人士均对此表现出惊讶之意,因为:最近3年间,央行从未在一个新的经济年度之初就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本次9整已经是2006年至今我国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2个百分点,达到了9.5%。为了抑制流动性过剩而进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调升的频率越来越高,已经引发了各方的高度关注:若未来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泛滥的局面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那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手段是否仍然会被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到底可能上调到什么水平?  相似文献   

16.
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增长过快、外汇流动性压力较强、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年内三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本文在对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政策效应及今后的货币政策预期。  相似文献   

17.
世界各国为什么降低或取消法定准备金率 各国中央银行之所以降低或取消法定准备金率,无非有两点:一是存款准备金制度本身存在问题,二是外部环境变化已经使存款准备金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GDP的发展和股市的疯狂增长,经济出现了较大的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流动性过剩现象严重.为此央行采取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及其它货币政策工具对其宏观调控,本文主要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及通货膨胀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由于流动性过剩、CPI不断走高、加息进退两难及公开市场业务作用有限等,自2010年1月18日至2011年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50个基点,"十二调"之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分别高达21.5%和18%的历史高位。本文分析了近12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背景,探讨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第一,本文明确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概念及运作机理。第二,本文选取了2006年7月至2015年2月近十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GDP%、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数据来分析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行情况。第三,分别从宏观环境因素、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本身来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非高效运行的原因。第四,为提高法定准备金政策运行效果,且降低可能因存款保险制度而逐步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分别从产业结构优化以改善宏观环境、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供应链自助借贷结合便利)、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创新四个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