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禁反言是指一方当事人所作的言论或行为使另一方当事人善意地信赖而为一定作为或不作为,则不允许一方推翻原来的陈述而使另一方因此陷入违约或遭受损失的不利状态。在英美判例法中,禁反言为一项“明确而公正”的原则,目的在于维护公平与正义之自然法则。本文探讨了保险禁反言的含义、性质和适用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保险法修订,其突出要点之一在于强化了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增加弃权与禁止反言原则,是新修订保险法的一大亮点.本文研究的主旨是通过分析弃权与禁止反言原则意义,提出对寿险业的影响,分析所产生的新趋势,从而提出寿险公司适用弃权与禁止反言原则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赵冰 《上海保险》2009,(6):22-24
今年2月份,新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引起了各方热议。其中,在第十六条中新增的有关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的内容更是引人关注,相关评论和报道近期不断见诸报端。据统计,我国寿险及健康险合同纠纷超过一半是由于保险人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拒赔引起的,但事实上,并非所有投保人都是故意隐瞒一些与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  相似文献   

4.
周静 《金卡工程》2010,14(3):200-200
最大诚信原则是海上保险法的基本原则,它构成了海上号线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本文从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出发,在确定最大诚信原则在海上保险合同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区别海上保险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海上保险人所应该承当的最大诚信义务。  相似文献   

5.
禁诉令制度主要是在普通法系管辖区域内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为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所采用。禁诉令在美国法院的适用,主要是用于规制平行诉讼,也是美国用以处理各州间管辖权冲突的一种手段,有关这一问题的司法判例非常丰富。美国法院签发禁诉令时适用宽松的标准或严格的标准,两种标准各有利弊。禁诉令制度被视为一种”令人困扰的规则”。禁诉令有利于保护美国法院的管辖权和重要公共政策,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却有悖于国际礼让原则,损害外国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6.
胡伟 《中国保险》2011,(5):56-59
2009年10月1日施行的新《保险法》第16条分7个条款来规范保险缔约告知义务。与旧《保险法》相比,不仅是制度的完善,更是保险法理念的革新。通过引进弃权、禁反言原则、除斥期间等先进的保险法理论,突破了旧有的思维定势,顺应了世界保险法发展的潮流,显示了一定的立法进步性。但是,法治的完善绝非朝夕之功,制度的到位并不等于功能的到位,简单的“拿来主义”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法治效果。同样,此次对旧《保险法》第17条的修改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修订后的《保险法》第16条尚有进一步完善和解释之必要。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我国保险业的法律环境及《保险法》修订的原因分析 作为行业的基本大法,《保险法》对我国保险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性、规范性作用,它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能否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进一步修改我国的《保险法》,具体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8.
邢海宝 《保险研究》2012,(1):109-115
我国保险法欠缺因果关系原则及规则,不能给保险业务和保险司法提供必要的准则。本文分析了海上保险中的近因原则、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非海上保险的因果关系原则以及若干具体规则,主张海上保险应当继续借鉴英美法上的近因原则,非海上保险应当吸收民法中相当因果关系规则,同时保险法还应规定若干因果关系的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9.
反致制度自诞生至今,一直是国际私法领域争论最激烈的问题.现今虽仍有许多国家不接受它,但已有不少国家在立法中以例外情况适用反致制度.特别是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继承问题的适用.  相似文献   

10.
谢宗颖 《中国外资》2010,(24):177-177
反致制度自诞生至今,一直是国际私法领域争论最激烈的问题。现今虽仍有许多国家不接受它,但已有不少国家在立法中以例外情况适用反致制度。特别是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继承问题的适用。  相似文献   

11.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主体即经营者的界定问题上,学界颇有争议。本文由此入手,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主体提出建议,无论是从现实角度,还是从理论层面看,合理的做法是排除主体因素而径直以行为角度确定。  相似文献   

12.
陈广鹏 《新金融》2021,(3):45-49
我国《保险法》中人身保险利益适用对象规则作为明确适格投保主体的依据,其限定过于狭窄,难以平等地保障投保人的合法经济利益。另外,仅根据主体身份对投保人是否具有保险利益加以认定也不利于发挥保护被保险人人身不受侵害的事前预防功能。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人身保险利益适用对象规则在对象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并借鉴美国对保险利益适用对象的规则以及司法实践经验,为我国未来完善人身保险利益适用对象规则以及对该规则的具体适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CFC立法看国内反避税法与税收协定的相容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有必要、也极有可能列入CFC、资本弱化、一般反避税条款等反避税规则,但国内反避税规则与我国缔结的税收协定之间是否相互兼容这一点则被忽视了。由于反避税规则的一些规定与税收协定存在冲突,根据协定的优先性,国内反避税法很可能被税收协定排除适用。OECD范本注释2003年修订时在反避税法与税收协定关系上采取了新立场,认为反避税是税收协定的宗旨之一,协定本身具有反避税的功能,因此,国内反避税法与税收协定不存在冲突,税收协定不排除国内反避税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14.
何启豪  金融 《保险研究》2020,(2):114-127
《责任保险法重述》可以说是美国保险法近年来发展的总结。《重述》以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中心展开,以亲保险人规则(Pro Insurer Rule)与亲被保险人规则(Pro Insured Rule)之间的冲突博弈为主线,在保险合同解释、不实陈述、抗辩义务、强制执行与救济等方面对规则进行了澄清。伴随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兴起,我国保险法未来发展是更偏向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是商法,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由于美国对我国保险法的规则制定和保险业务实践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以《重述》作为我们观察的制度样本,不仅可以从规则内容上为我国保险法改革提供借鉴;而且还提供了以"美国"作为方法论,探讨《重述》经历项目性质变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与维护保险人商业经营之间所作的努力与妥协,为我们回答"商法"与"消费者法"之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崔晓宇 《金卡工程》2010,14(7):105-105
约因定义的典型代表是获益受损约因理论和约因的交易理论,但二者皆有缺憾。作为约因的例外,允诺禁反言原则的适用并未改变约因在合同法上的支配地位。英美法系合同法否认赠与合同的执行力,认为在市场环境下有偿交易才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常态的观点更为科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税收协定下的反滥用规则因缺乏实操性,在反避税实践中容易陷入困境。而主要目的测试(Principal Purpose Test,PPT)条款既能促进反滥用规则付诸实施,又能规制特殊反滥用规则(Special Anti-Abuse Rules,SAAR)尚不能应对的避税交易行为,在实践中具有判别税收协定滥用的功能。PPT条款的构成在学理上分为两要件说和三要件说,两要件包括“主观测试”(Subject Test)和“客观测试”(Object Test),三要件则是在两要件的基础上前置“结果测试”(Result Test)。虽然PPT条款有一定优势,但在国际税收实践中仍须厘清PPT条款的直接适用问题、与国内法反滥用规则的差异以及与特殊反滥用规则的衔接,从而推动PPT条款在各国税收实践中“落地生根”并且获得国际共识。  相似文献   

17.
刘芳 《福建金融》2005,(12):47-48
最大诚信原则要求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互负最大诚信义务,就保险人而言,应向被保险人履行定约说明、及时偿付、弃权与禁止反言的最大诚信义务,以避免动摇投保人对保险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张晨艳 《金卡工程》2008,12(12):47-47
反淡化保护是一种重要的驰名商标保护方式,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反淡化保护的特点,与传统混淆理论的区分,以及出现的新问题,最后提出了在驰名商标的保护中应该适用反淡化理论,但应该加以限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李论 《时代金融》2008,(12):80-82
本文分析了我国保险业诚信建设取得的成绩、保险业失信现象的主要表现,提出了要在制度上引入保险市场禁入制度,监管上实行完善以诚信为导向的分类管理,教育上大力发展保险职业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琳 《金卡工程》2009,13(2):85-86
在侦查学的研究过程当中,我们关注于目前学术界颇有争议的具体的理论问题,以期从新的角度来提出主张;同时活跃在实务领域的工作者,注重与侦查学相联系的经验知识的积累。在方法论视角下讨论当前侦查学科应该采用规则还是反规则的思维命题是我们处理这门学科中具体问题的前提。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肯定反规则命题存在的必要性,并一步讨论在侦查领域中该命题应具有的内涵,反规则与规则的理念如何统一于侦查学的研究当中,最后联系现实中的问题来探讨其实际价值和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