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开放,对外经济成分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强。自200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使得外汇储备不断攀升,国内随之出现了货币供给过剩的现象,随之到来的还有资本市场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少观点认为是国际收支活动引发了这一系列的状况。本文围绕这一问题作出详尽的分析,研究了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的机理,并具体分析了由国际收支所带来的超额货币量的大小。通过计算我们估计,从2001年到2003年,并不存在超额基础货币供给,而从2004年开始,超额基础货币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在2007年超额基础货币达到6千5百亿左右,且超额基础货币自2002年以来的累积数量达到2万亿左右,从基础货币超额投放来看,现有经济中累积的超额广义货币供给量大概为8万7千亿。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存款准备金政策与货币供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存款准备金政策通常被认为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有效工具。但是,从理论和实践可以证明,这一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在商业银行有充裕的超额准备金时,法定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只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而不改变准备金的总额,因而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都没有影响,或影响都很小;而当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或只有很少超额准备金时,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上调将使准备金总额增加,从而使货币乘数缩小,但使基础货币增加。于是,货币乘数缩小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将被基础货币增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所抵消。  相似文献   

3.
我国超额货币供给现象源于基础货币快速增长和货币乘数不断攀升的综合作用,外汇占款增长引发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和商业银行信贷持续扩张.进一步加剧了超额货币供给.缓解超额货币供给现象,需要稳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减轻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降低企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依存度;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制度变量的滞后性前提下,运用货币滞存法对中国1979~2007年间的超额货币情况进行测量,随后运用平稳性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冲击响应等方法得出了短期内经济增长对超额货币冲击的响应是正向的,长期而言是负向响应并趋于稳定;通货膨胀率对超额货币程度随机误差项冲击的响应短期达到正向响应的峰值,其后逐步衰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界定和计量超额在职消费的基础上,检验了超额在职消费对高管货币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进而验证了媒体监督对此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超额在职消费会显著削弱货币薪酬业绩敏感性,媒体监督能够对此进行有效缓解,且此削弱及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旨在为完善企业在职消费的计量与规范、提升薪酬激励契约有效性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存款准备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测和考核方式有缺陷。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提取是根据上一旬旬报存款余额进行测算,如果农村信用社总存款增加,则增加法定准备金;若减少,则法定准备金相应减少。由于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相当于备付金存款)合二为一,人民银行需在准备金账户中剔除法定准备金后,才能确定超额准备金的额度。这样直观性差,不利于货币信贷部门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教授提出的"中国之谜"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态.本文发现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释放出的超额货币需求可以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证明我国经济中确实存在超额的货币需求.本文最后对超额的货币需求成因进行了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8.
廖群 《金融研究》1988,(6):20-23
随着货币供给机制的转变,人们对于我国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及其作用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这一讨论中,《经济研究》1987年第6期刊登了林继肯同志"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一文(以下简称"林文")。笔者从"林文"中得到很多启发。但是,对于"林文"中的一些观点,亦认为很值得商榷。一、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是最活跃的基础货币关于我国基础货币由何构成,说法众多,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看法。"林文"认为,应该由专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两项构成。我们认为这一计算口径是不完全的,因为遗漏了专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一项。专业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是我国基础货币中不可忽视的部分,而且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金融抑制是一种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由于对利率和汇率人为管制造成的金融系统的效率低下的现象。由于利率和汇率的管制,降低了持币成本,导致了货币的过度需求,从而进一步使得货币增长率长期高于实际GDP和通货膨胀之和,这便是中国的货币之谜。本文引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针对金融抑制现象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和高货币增长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金融抑制的影响,并以金融抑制假说解释了中国货币超额需求。  相似文献   

10.
"超额货币"是我国转型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本文在回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金融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特有体制背景和改革路径影响货币供给机制、货币需求的机制,分析了我国独特的制度变迁过程、产业升级模式以及微观金融体制在"超额货币"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融抑制是一种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由于对利率和汇率人为管制造成的金融系统的效率低下的现象.由于利率和汇率的管制,降低了持币成本,导致了货币的过度需求,从而进一步使得货币增长率长期高于实际GDP和通货膨胀之和,这便是中国的货币之谜.本文引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针对金融抑制现象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和高货币增长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金融抑制的影响,并以金融抑制假说解释了中国货币超额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货币数量论选取超额货币增速EMG作为衡量货币流动性的指标,运用协整检验方法与VAR模型探讨了货币流动性对股票回报与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MG的扩张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而相比于股票收益率,房价对于流动性变化的反应更为显著而迅速。  相似文献   

13.
施鹏亚 《云南金融》2011,(7X):62-63
本文利用费雪交易方程式,针对90年代以来我国货币(M1)与准货币(M2)供给量,对货币的超额供给进行了验证。并运用VAR模型进一步量度超额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发现M2与通货膨胀存在一定相关性且具有单项的granger原因。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指数的长期均衡做出分析,对比了M1、M2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M2与股票价格指数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其意义在于预测我国未来一年的货币政策力度以及股市走向,为中国减缓通货膨胀压力提出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费雪交易方程式,针对90年代以来我国货币(M1)与准货币(M2)供给量,对货币的超额供给进行了验证。并运用VAR模型进一步量度超额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发现M2与通货膨胀存在一定相关性且具有单项的granger原因。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指数的长期均衡做出分析,对比了M1、M2对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M2与股票价格指数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其意义在于预测我国未来一年的货币政策力度以及股市走向,为中国减缓通货膨胀压力提出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替代的测算、特征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货币替代率相对量指标对中国目前货币替代程度进行了测算,并依据该测算结果总结了中国货币替代特征,认为中国货币替代率整体水平不高且呈现出阶段性波动特征,货币反替代趋势和非对称双向替代现象明显.通过对中国货币替代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汇率、广义货币供给量、通胀率与货币替代率成正相关关系,国民生产总值与货币替代率反相关,本外币利差变化对货币替代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经济改革以来出现的超额货币现象反映了我国金融深化的过程。我国的金融深化是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这与传统理论揭示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关系不同。超额货币还产生了大量的风险,如何建立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间良性的可持续的内在机制已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该文认为,国内商业银行较高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缓冲区,弱化了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延长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建议对现行利率机制做出一些调整,以使商业银行的贷款及盈利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使投资者产生对未来融资成本的理性预期,并促进货币市场流动性和传导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税收规模连年高速增长,税收负担是否过重热议的背景下,从税收超额负担的视角对各国税收效率进行了比较,并测算了全面减税和对间接税减税两种政策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的税收超额负担处于中等水平,但仍存在减税增效的空间;对间接税减税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能更好的符合稳物价、调结构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9.
货币状况指数本质上是一种用于衡量货币紧张与否的指数,它等于利率和汇率相对于基期变化的加权和,将利率和汇率纳入对货币环境的影响因素。由于货币供应量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特殊作用,本文拓展货币状况指数的概念,综合考察利率、汇率和货币供应量三个因素,以1993-2010年季度数据为样本,在估计中国总需求曲线和菲利浦斯曲线之后,构造反映中国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货币状况指数,对货币状况指数进行测算,通过将所测算的货币状况指数与样本期季度实际GDP累计增长率,及CPI走势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货币状况指数变化基本能反映中国的货币环境"松紧",中央银行有必要估算并公布中国货币状况指数,将其作为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参考指标,减少货币政策决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20.
流动性的度量及其与资产价格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将流动性划分为货币流动性、银行系统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三个层次,总结了相应的可操作的度量方法,并通过中国数据进行了度量,从一个侧面论证了货币流动性是市场流动性的基础,以及市场流动性高时资产价格一般也较高的观点。基于货币流动性的基础性地位,本文进一步考察了货币流动性与资产价格的关系,发现超额货币流动性不仅影响股票的名义回报,还影响股票的真实回报;货币流动性在长期内受到股票真实回报的反作用,但这种作用可能是相对微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