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异议处理工作直接关系到金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是征信服务效能的直接体现。异议处理工作不但是加强征信管理、提升征信服务水平的有力抓手,而且对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提高征信系统数据质量效果显著。但是,随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提高和金融机构业务品种更新换代的频率加快,信息使用者对异议处理工作,尤其对未入库错误数据的提示、修改、重报、纠错的异议处理工  相似文献   

2.
杨柳 《征信》2011,(1):17-19
异议处理是否及时准确,既直接影响到信息主体的权益,也关系到社会公众对商业银行和征信系统的正确评价.然而,目前商业银行个人征信异议处理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异议处理机制亟待改进.通过对商业银行个人征信异议处理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规范异议处理工作、提高异议处理效率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消费者可概括为在金融机构接受服务或购买金融产品的客户,是目前我国征信系统主要的信息来源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消费者权益的规定,我国征信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主要包括公平交易权、知情权、隐私权、异议权、救济权。从目前征信实践操作来看,异议权最受金融消费者重视,也是人民银行基层行征信工作受理客户投诉最多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个人征信报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信用意识的逐步提高,冒名贷款导致的征信异议情况多发,基层人民银行受理的涉及冒名贷款的征信异议也逐年增多.通过采取加大征信宣传和服务力度、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完善异议处理业务规则、有效开展自查自纠和及时进行征信数据更新等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冒名贷款导致的征信异议,对于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维护金融机构声誉和提升征信系统数据真实性,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个人信用信息异议处理程序常常被称为个人征信工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然而,我国的个人信用信息异议处理程序还不完善。本文立足个人征信工作实践,针对部分异议事项处理速度慢、效率低的现象,以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为研究支点,分析异议处理程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法制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逐步加强,对企业征信和个人信用信息的知情权、同意权、异议权、救助权等权益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由征信数据质量问题引发的异议申请、个人声明、法律仲裁或复议的案件不断上升.如何提高征信数据质量,减少征信异议核查案件和诉讼案件,维护征信业在社会的公信力,是当前征信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研究美国数据报送模式和我国数据报送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我国征信数据报送质量.  相似文献   

7.
2013年3月1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作为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企业,在防范信用风险、降低融资成本、维护金融稳定和改善金融生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条例》的指引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建设不断深入,信息提供和使用者行为日益规范,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意识也显著提升,随着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次数明显增加,个人信用异议处理也越来越多。本文结合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的个人信用报告异议处理情况,对个人异议处理工作机制存在问题进行简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用报告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居民个人的信用维权意识日益提高,相关金融部门也加大了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力度。近期,"被贷款"事件频现,暴露出银行在处理信用侵权问题上的弊端,尤其是在异议信息的处理上存在较大问题,导致银行与个人产生矛盾并逐渐升级,在社会上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因此,建立异议处理绿色通道,快速消除由此产生的相关信  相似文献   

9.
个人征信权益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当前,个人征信权益保护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突出表现在县域主体权益保护待强化、线上查询授权流程有漏洞、征信异议处理不规范、替代数据监管滞后、机构职责定位不明、信息主体滥用权利过度维权等。在迈向征信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征程中,建议完善顶层设计、落实征信新规,强化合规管理、严惩违规行为,借助科技赋能、优化服务供给,注重宣传教育、引导理性维权,多措并举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廖洁 《征信》2016,(4):43-45
随着人们对信用的日益重视,征信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通过对我国征信领域金融消费者的权益进行界定,分析该权益保护的发展趋势和维权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探索利用征信管理的不断完善来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建议完善征信保护法律体系和征信监管体系,创新征信监管措施,培养高素质的征信人,提高金融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1.
《安徽农村金融》2007,(4):49-50
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个人征信系统”)是由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牵头组织建设,由商业银行总行向其报送所有个人贷款、信用卡(包括准贷记卡、贷记卡)等个人信用信息数据,该系统按照个人的“身份证件号码”、“证件类型”及“姓名”将不同商业银行报送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进行归集处理,再向商业银行、社会有关部门及个人有条件开放查询“个人信用报告”记录的全国集中式的征信数据库系统。系统采集的个人贷款数据内容包括八大段共计72个数据项,详细记录了个人信用情况。个人征信系统自上线以来,运行情况良好,近期个人征信系统出现较多异议报,客户经理在处理异议报时,不能按照正确处理流程将异议报报送省行,造成人行端客户信用评价错误。下面就个人征信异议处理的具体环节做一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张莉 《征信》2011,(6):27-29
目前,信用报告已成为各银行贷款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和贷后风险跟踪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同时,个人信用报告中存在的异议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人民银行陕西成阳中心支行辖区个人征信异议受理及处理情况的调查,分析个人信用报告异议产生的原因及目前异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个人信用报告异议处理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国柱 《征信》2013,(6):48-50
随着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异议信息处理工作相继出现与之不相适应的顶层设计缺乏客观性支撑和保障,配套征信法律制度缺失,商业银行重视程度不够,异议信息处理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为此提出解决对策:完善征信法律法规配套制度,推进异议信息处理工作机制建设;创新异议信息处理工作方法,增强异议信息处理工作效率;监督和检查异议信息处理工作,提升征信服务水平;加大异议信息处理工作培训力度,提高异议信息处理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征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征信管理制度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效果明显 近几年,结合地区工作实际,积极推进征信体系建设、改进个人征信管理的工作,加强和改进个人征信管理,有效地保护了金融消费者权益,既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5.
李敏 《征信》2017,35(8)
自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以来,随着合作深化和惩戒效应显现,失信信息异议数量增多,但由于配套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异议处理缓慢,风险隐患增多,需引起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应进一步提升异议处理效率,保护信息主体权益,规避潜在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个人征信系统的广泛应用,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人民银行受理个人信用报告异议处理的数量也与日俱增。由于当前个人信用报告异议处理机制存在缺陷,善意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尚不能完全得到制度保护,亟待通过建立仲裁机制加以完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17.
谷岩洁  耿涛 《征信》2016,(9):51-54
结合征信领域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现状,以征信领域典型侵权案件为例,进行公益诉讼用于征信维权领域的可行性研究,提出公益诉讼适用于征信维权领域的观点,以期解决征信领域维权存在的金融消费者劣势地位、维权意识和动力缺乏、维权主体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贺仁义 《西安金融》2011,(12):90-91
个人征信权益保护作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个人征信系统运行效率和社会公信力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金融稳定、塑造金融业良好形象、构建和谐金融的客观需要。特别是随着个人征信系统的广泛应用,个人征信权益保护工作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个人征信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日,人民银行征信部门接收了一笔特殊的企业异议:湖南某公司由于企业征信系统中的不良信息,影响其在商业银行近千万的信贷授信,对企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要求人民银行修改不良记录。人民银行通过查询企业征信系统,了解到该企业异议信息不仅有信贷信息,还有环保信息。为了尽快解决企业的异议信息,人民银行征信部门与发生该笔异议信息的金融机构取得联系,核实到该企业的一笔贷款信息是由于本行系统升级而导致的贷款逾期。通过协商,商业银行承诺将会尽快对该笔异议信息进行处理,更正信息。通过与环保  相似文献   

20.
个人征信系统自运行以来,在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商业银行在保障个人信用权益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银行未履行告知义务、在个人负面信用信息的认定及异议解决上缺少制度规范、异议处理超期等.因此,征信部门应在进一步提高个人征信数据质量的同时,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以保障个人信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