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东北地区要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加强区域内部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打造“东北经济圈”势在必行。而大东北经济圈在对外贸易中的国际竞争力较弱,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建设大东北经济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整体带动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东亚外向型经济体呈现出汇率波动联动性加强并导致实际的汇率制度变动一致的趋势。本文从东亚日益加深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各经济体的汇率变化受其重要贸易伙伴经济与政策因素影响,如日美汇率结构波动甚至包括邻国(地区)的汇率与货币政策。这说明经济结构相似、经济周期趋同的东亚各经济体需要一致的汇率制度。本文认为,在目前东亚区域汇率合作机制时机尚未成熟时,各经济体同时采取宽带浮动的一篮子盯住较为现实。而在当前金融动荡的形势下,各国汇率政策协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是否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可否以消费促进社会化分工去寻找一个三地合作共赢的突破口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京津冀或称之为以首都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合作已是老生常谈。尽管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环首都经济圈、首都经济圈等等概念换了无数个,北京周边的一些河北县市也以电话区号统一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环鄱阳湖经济圈是带动江西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然而,这一"引擎"至今仍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该区域金融对区域经济支持力度不够.为了使环鄱阳湖经济圈更好地发挥强力发动机的作用,迫切要求构建环鄱阳湖区域金融服务体系,以支撑环鄱阳湖经济圈产业发展.本文针对环鄱阳湖区域金融主体及地位的认定,以及区域金融与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构建环鄱阳湖区域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刘金星 《财会学习》2006,(10):77-79
中新两国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在贸易、投资、承包工程、劳务以及区域经济组织等方面的合作进展顺利.目前,中国是新加坡第五大贸易伙伴,仅次于马来西亚、美国、欧盟和日本.继中方财团与新方财团成功合作苏州工业园区之后,2006年6月,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电子系统集成商(新加坡科技电子公司)在江西省宜春投资2亿美元.新加坡正逐步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和贸易伙伴.自美国公司财务丑闻曝光后,其国内著名投资银行所罗门美邦对亚洲各经济体的会计制度作了逐个评点,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新加坡的会计标准最符合国际准则,是亚洲各经济体中最可靠的".因此,研究新加坡的会计环境、会计准则及会计实务对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钰清 《中国外资》2011,(16):33-34
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这几年中,各个经济体都在平稳的复苏中,其中复苏的核心推动力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随着各国经济贸易的合作加深,不断形成的区域联盟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本文在对金融危机复苏的大背景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中国在这样的潮流中如何利用与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合作契机,保持本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消除国内受通胀而影响巨大的经济,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中,金融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实现资本在泛北部湾经济圈的自由流动和资金的高效融通,是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促进泛北部湾区域的金融发展,从而实现资本在泛北部湾经济圈的自由流动和资金的高效融通。这需要建立区域金融合作的战略协调机制,制定共同的区域金融政策。本文探讨泛北湾区域金融合作的模式,建立金融机构系统内部的区域服务联动机制;建立投资基金,以资金的优质分配促进区域内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制定配套的区域产业政策。另外,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中还应关注的三个问题,区域金融合作中心的选择与确定,区域内各国家和地区在法律文化上的整合问题,金融风险的扩散与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这几年中,各个经济体都在平稳的复苏中,其中复苏的核心推动力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随着各国经济贸易的合作加深,不断形成的区域联盟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本文在对金融危机复苏的大背景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中国在这样的潮流中如何利用与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合作契机,保持本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消除国内受通胀而影响巨大的经济,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是河北省追求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为此,2010年11月26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发布了《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是一个逐步实现经济一体化的过程,需要各种资源的整合,其中建立密切的金融合作是重要条件之一。环首都经济圈涉及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背景下,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超越国界将东亚区域内各经济体间的联系不断紧密化,产业结构也呈现相互关联整体演进的动态发展趋势。从总体来看,科技进步推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是东亚区域各经济体加强内在联系的直接原因,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与互补性是区域内在联系紧密化的物质基础,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合作为区域产业结构整体演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为成员方合作共赢提供了更多机遇.区域经济合作不仅能够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还有利于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进而激发各国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而,推动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复苏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俄两国是世界公认的"成长最快的经济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两个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中俄经贸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种背景下,中俄双方都要积极的促进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关系,保持和稳定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现在世界范围内,东北亚区是经济活动的重心,具有极大的经济潜力和活力,因此一直以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一区域的经济贸易稳定和加强工作。下面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东北亚国际经济格局新形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CEPA是为了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进一步提高经贸合作水平和层次,促进香港、澳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经济举措,对于构筑大珠三角经济圈将产生较深远的影响。这种新的制度安排所释放出的政策效应,对于珠海而言,将在货物、服务贸易等多个领域内催生新的珠港澳合作的市场力量,从地方税收的角度出发,迫切需要探讨如何对在CEPA下进入国内市场的港澳经济体加强管理,同时作出积极有效的政策应对。  相似文献   

14.
李欣 《金融纵横》2014,(10):29-36
本文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础条件,从经济谐动性的角度对东亚各经济体的产出进行方差分解,并将方差分解的结果与欧元区的数据进行对比,考察东亚是否适合采用区域货币锚安排。实证研究发现,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谐动水平较高,适合采用区域货币锚制度。同时,由于东亚各经济体的波动中地区性因素不断加强,选取"内部锚"要优于"外部锚"。  相似文献   

15.
蒋倩 《中国外资》2011,(12):4-6
本文验证了国际生产分散化对国际及区域贸易结构的影响,特别是东亚地区。分工贸易比制造业产成品的增长要快得多,国际生产分散化在东亚各经济体和区内贸易的持续增长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然而,没有证据显示这种新型的国际交换方式使得该区域对全球经济的依赖性有所减弱。相反,基于垂直分工的分工贸易增长必然依赖于区域外部对产成品的需求增长,并且这种依赖性在逐渐增强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验证了国际生产分散化对国际及区域贸易结构的影响,特别是东亚地区.分工贸易比制造业产成品的增长要快得多,国际生产分散化在东亚各经济体和区内贸易的持续增长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然而,没有证据显示这种新型的国际交换方式使得该区域对全球经济的依赖性有所减弱.相反,基于垂直分工的分工贸易增长必然依赖于区域外部对产成品的需求增长,并且这种依赖性在逐渐增强中.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呈现出空间集聚化的特征,形成若干重要的旅游经济圈,并在推动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是从我国旅游经济圈的发展现状出发,以大上海旅游经济圈为例,分析我国旅游经济圈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旅游经济圈的基本特征,为我国的旅游经济圈的发展及其理论探讨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华经济圈的货币合作与汇率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三地进行货币合作可进一步扩大区内贸易、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外汇储备.两岸三地在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财政赤字、公共债务、货币供给等方面具有相关性和趋同现象.区内货币汇率具有相同的波动趋势,为中华经济圈的货币合作和汇率协调奠定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9.
路遥 《新疆金融》2006,(Z1):61-64
九月的南疆酷暑未退,大漠的热浪依然咄咄逼人。抵达已是凌晨2点,当新疆金融学会课题调研组一行走下舷梯、踏上和田的土地时,还是充分地感受到了这点。这是调研组环塔里木调研的第一站。调研组带的课题是《环塔里木经济圈可行性研究——兼证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途径与金融支持小区域经济的战略取向》。标题有点长,长有长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金融与市场》2011,(8):40-42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0年河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就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内金融产业应如何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合作共赢,集聚发展,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