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以来,我国“用工荒”现象一直存在,预示着在既定城乡比较收益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殆尽,我国经济迎来了刘易斯转折点.同时,2012年,我国实际人均年收入为4500美元,标志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我国基尼系数高企,收入分配不平等凸显,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本文运用刘易斯拐点和库兹涅茨转折点理论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为应对刘易斯转折点带来的挑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实现经济的转型,缩小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2.
《新疆金融》2011,(7):53-76
<正>第三节中国经济距刘易斯转折点并不遥远一、预测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尽管当前支持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证据尚不够充分,但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距离刘易斯转折点并不遥远。为更好地预测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时间,我们首先需要对预测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途径进行考察,同时也要对影响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因素进行甄别。(一)预测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途径根据刘易斯模型,判断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城乡收入水平。刘易斯模型的核心是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型。存在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论文选取苏北地区(包括徐州市、盐城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和宿迁市)为调查地,运用日工折算法等方法,计算该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结果表明,被调查地区已经发展到刘易斯转折点后。文章同时运用刘易斯二元理论和劳动力供需模型分析该地区“招工难”的成因,为解决“招工难”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个别学者由“民工荒”问题推论中国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笔者利用1990-2011年农业发展等经济数据,对中国是否出现“刘易斯拐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仍存在数量可观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流动仍是未来农村劳动力配置的长期趋势,现阶段并未出现“刘易斯拐点”;接着,笔者深入探讨了造成“民工荒”问题的直接与根本原因;最后,从国家,企业和居民三方面对解决“民工荒”问题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营企业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蕈要力量。基于我国劳动近乎无限供给,民营企业雇主往往遵循“资本雇佣劳动”的思维,漠视劳动者的正当权益,造成劳资矛盾日渐升级,从而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本文从人力资本产权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民营企业劳资关系中人力资本产权的严重缺失,是造成当前劳资矛盾的深层肇因,并认为“刘易斯转折点”是劳资关系向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契机,同样也是民营企业中人力资本产权复归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于1954年首先提出的.是“二元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标志性节点的俗称。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于1954年首先提出的.是“二元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标志性节点的俗称。  相似文献   

8.
针对个别学者由"民工荒"问题推论中国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笔者利用1990-2011年农业发展等经济数据,对中国是否出现"刘易斯拐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仍存在数量可观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流动仍是未来农村劳动力配置的长期趋势,现阶段并未出现"刘易斯拐点";接着,笔者深入探讨了造成"民工荒"问题的直接与根本原因;最后,从国家,企业和居民三方面对解决"民工荒"问题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易斯等创立的二元经济理论一直被推崇为是指导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经典模式,但这一理论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却遇到了“民工荒”现实的严峻挑战。本文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出发,在对农民工进城打工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对我国由“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增加农民工收入和减少其成本方面探讨解决目前“民工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经济权力与工资水平的博弈是"民工荒"的问题所在,据此可知刘易斯模型是一个动态的水平面,而不仅仅是静态的水平线,中国的实际情况表明刘易斯转折点将比预期提前到达,要求巩固民工权益保障的既定成效,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民工职业培训相结合,适时适度调整计划生育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