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在DSGE模型中的缺乏耐心家庭和住房开发企业两个部门中引入信贷约束考虑金融摩擦,以研究金融加速器对住房市场财富效应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1)贷款价值比的降低能使货币政策很好地达到稳定住房价格泡沫的目标,从而有效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2)贷款价值比的降低会使外生冲击对住房市场的财富效应影响更显著,从而能有效防范经济硬着陆风险。(3)金融加速器的引入使房价收入比对通货膨胀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的脉冲响应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2.
股票价格影响居民消费的潜在作用机制包括直接财富效应、信贷约束和预防性储蓄。理论模型表明,不同作用机制隐含的子样本异质性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使用2013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票财富对家庭消费产生显著正影响,股票资产的边际消费倾向估计值为0.0269,主要作用机制是直接财富效应。然而,由于股票财富占我国居民资产比例较低且分布不均等,股票直接财富效应的作用范围仍有限。  相似文献   

3.
吴迪  张楚然  侯成琪 《金融研究》2022,505(7):57-75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异质性家庭、异质性厂商和金融机构的DSGE模型,分析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研究不同政策的选择和协调问题。研究发现,首先,由于政策的作用范围不同,不同政策会对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产生不同影响。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住房需求和信贷供给,但也会抑制消费需求和产出;而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逆周期LTV政策和逆周期资本充足率政策在应对房价波动导致的金融稳定问题时更加有的放矢。其次,外生冲击的来源会影响政策的选择和协调——当经济波动来源于需求冲击时,固定LTV政策搭配逆周期资本充足率的宏观审慎政策、不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表现最优;当经济波动来源于供给冲击时,固定LTV政策搭配逆周期资本充足率的宏观审慎政策、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创业行业异质性角度,分别构建农业创业绩效与非农创业绩效的客观衡量指标,理论分析信贷约束对农村家庭创业绩效的影响,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使用处理效应模型估算信贷约束所导致的创业绩效损失。研究发现,信贷约束会显著制约农村家庭创业绩效。对农业创业家庭而言,受信贷约束的制约,从事农地规模化经营对其亩均农产品产量和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均未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相比不受信贷约束家庭,受信贷约束家庭的亩均农产品产量减少119.4242千克,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0.2097元。对非农创业家庭而言,相较于不受信贷约束家庭,增加受信贷约束家庭的借贷金额可以显著提高其生产经营净利润,若受信贷约束家庭的信贷需求得到完全满足,其净利润将提高1.9533万元。此外,受需求型信贷约束家庭的信贷需求得到完全满足时,其创业绩效的改善效用优于受供给型信贷约束家庭。研究结论证实了信贷约束对农村家庭创业绩效产生的负向影响及其损失。基于此,在优化农民创业支持政策体系、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切实解决农民创业融资约束问题,提升农民创业绩效、改善农民创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梁俊茹  范大路 《征信》2016,(1):72-76
近几年房地产价格高涨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关系成为关注的焦点.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使得消费者的财富、消费支出及信贷可得性等发生变化.在完美金融市场假设下,基于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理论分析财富效应与收入效应;在不完美金融市场下,基于流动性约束理论分析抵押效应.研究表明,房价变化影响居民消费的关键决定因素是交易成本、贷款额与抵押物价值比率、业主所有权以及在租赁市场上家庭所占比例、抵押物的可得性、住房价格变化的性质、以及财富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了金融素养、家庭财富与家庭创业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整体上,金融素养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家庭参与创业的可能性,但家庭参与创业面临着"财富约束效应";而金融素养对家庭财富具有替代作用,提高金融素养有效缓解了家庭的"财富约束效应",促进家庭参与创业。同时,研究发现家庭财富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并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但金融素养更能缓解农村家庭创业所面临的"财富约束效应"。另外,提高金融素养能有效缓解家庭的信贷约束,增加其风险偏好,间接地促进创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持续推动群众增收致富来巩固脱贫、防止返贫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并以加强金融科技为突破口进行了战略部署.本文使用2017年我国29个省39995户家庭的微观数据,对不同地区发展金融科技、家庭信贷约束与财富积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1)整体而言,发展金融科技可以显著提升当地家庭的财富总量,有助于家庭财富积累;(2)家庭信贷约束抑制了家庭财富积累,其中供给型信贷约束导致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3)金融科技发展可以缓解家庭信贷约束对财富积累的抑制作用,特别是供给型信贷约束,从而有助于家庭财富积累;(4)发展金融科技缓解信贷约束对财富积累的抑制效应,对成员年龄偏低、属于农村住户家庭的效果更为显著.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地区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利于避免外部负面冲击对家庭财富的侵蚀,可提升家庭财富积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包含双支柱政策组合三区制变化的MS-DSGE模型,运用反事实方法考察了双支柱政策组合变动影响信贷周期波动过程中的理性预期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双支柱政策组合对信贷周期波动形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构建的双支柱组合调控下信贷响应,与其他两种政策组合相比,路径和波幅均出现异常变化;将经济主体理性预期纳入DSGE模型框架后与未纳入的DSGE模型结果对比,可以观察到显著的理性预期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出现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的“三低”现象的背景下,有效利率下界约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在一个包含金融中介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中引入有效利率下界(ELB)约束,对发达经济体在低利率环境中常用的三种非常规货币政策进行了建模,并在外生需求冲击的背景下评价了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显示,前瞻性利率指引和扭转操作能够有效绕开有效利率下界的束缚,实现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挤兑风险,但并不适合作为常备工具频繁使用。福利分析结果印证了上述政策特征,同时发现,对政策工具及其组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央行对稳定产出及控制金融风险两个目标的权衡,对金融风险因素的忽视虽然带来更低的产出和通胀波动,但会加剧系统性风险的累积。最后,本文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珍惜正常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加强对公众的货币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积极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CHFS数据,实证研究适应性房价预期对中国城市家庭消费的影响效果及其传导机制。总体效应研究发现:房价上涨预期不仅强化家庭预防性储蓄,而且提高家庭房产比重并降低流动性财富,进而对家庭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且不利于消费结构升级。异质性和拓展性研究表明:第一,较高的收入水平与就业正规性,会缓解房价上涨预期对家庭消费的挤出作用;而较高的背景风险、经济不确定性和较低的金融发展水平,会放大房价上涨预期对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第二,相比于多套房家庭,房价上涨预期对一套房家庭消费的挤出效应更大,并对无房的租房家庭消费产生预算约束效应。第三,在房价上涨预期下,家庭持有房贷能够平滑消费。第四,主观房价上涨预期对家庭消费的总体影响呈现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与资本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文超  胡思玥 《会计研究》2012,(11):39-48,94,95
我国金融市场以银行体系为主,在企业融资研究中,考察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信贷观"下的贷款渠道及信贷配给理论,分析表明,当货币政策变化影响到信贷供给时,未受约束企业的资本结构在政策紧缩时受影响较小,而受约束企业的杠杆率随着政策的紧缩(宽松)而减小(增大)。考察我国2003-2009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在政策紧缩时经验证据与理论分析一致;但在政策宽松时资本结构的调整与"信贷观"并不一致,受约束企业的杠杆仍然较小,未受约束企业的权益及债务均较大。研究结论对于解释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及企业融资决策,改进金融监管均具有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财政货币政策和股市关联性模型表明,宏观经济政策和股市可能存在强相关性。基于我国时序数据的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结果显示,财政货币政策对股市作用存在阶段性并有着非中性和非对称性特征,即无论个体对政策冲击是否存在有效预期,政策变化对股市都将存在冲击效应。但二者对股市冲击持续时间有较大差异,财政政策冲击往往只存在短期效应,而货币政策冲击对股市长期波动却有显著影响。其中方差检验得出,财政政策对我国股市影响力相对更小。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涉及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工具、金融监管政策、商业银行授信模式和有效贷款需求等环节,货币政策会影响到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基于2000—2020年我国51家"A+H"上市银行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都会显著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实施价格型或者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冲击呈现显著差异;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会刺激商业银行过度信贷投放,将直接降低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水平;控制货币数量或者提高利率,会显著增强商业银行的稳定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同时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程度有所增强,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也易受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制约,利率调整对商业银行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框架,积极改革利率市场,尽量使用价格型货币政策手段,实施合理的信贷政策,有助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切实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定性,进而更好地履行金融稳定法定职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一个包含住宅市场风险和信贷约束的住房消费选择模型,利用CHNS数据,检验了住宅市场风险和信贷约束对住宅需求倾向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是,信贷约束对住宅消费选择的影响要比市场风险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在住宅权属选择方面,信贷约束呈现负向影响,而且高信贷约束的负向影响更显著;信贷约束对住宅权属选择的影响效应还存在家庭类型差异;在住宅特征需求方面,信贷约束的正向影响效应表明,与住房支付能力相关的非信贷约束是影响其需求规模的重要因素。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为抑制过度住宅需求,未来仍需采取适度的信贷约束政策。  相似文献   

15.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不仅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愿和行为,整个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行为、货币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经济环境、体制的约束,都会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广西区域情况看,货币政策实施效应与政策预期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局部性、区域性的矛盾比较突出,其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影响尤为明显.基于此,我们以"九.五"期间广西金融机构信贷运行的变化特点为背景,从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等三个方面着手,对货币政策在贫困地区传导效应以及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房地产价格、金融摩擦以及货币政策的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研究了非基础面的预期冲击对"流动性陷阱"驱动的动态特征。研究表明,当宏观经济陷入悲观预期驱动的流动性陷阱后,抵押品效应收缩所引起的信贷约束将成为预期冲击影响实际产出的主要传导渠道。杠杆率越高,冲击所引起的经济衰退越严重,流动性陷阱的持续期也更为持久。因此,政府应加大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力度,并积极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以避免杠杆率水平过高引发"流动性陷阱"。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对不同类型、不同渠道及不同强度的信贷约束进行了多维度的全面界定,并分析了信贷约束对居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研究认为,总体上,信贷约束对家庭金融市场的参与概率和参与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具体来说,相比于供给型信贷约束,需求型信贷约束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抑制作用更大;当家庭面临机构和私人双重信贷约束,或受信贷约束强度更大时,其金融市场参与概率和参与程度更低.作用机制方面,信贷约束通过影响家庭收入和风险偏好,进而抑制家庭金融市场参与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信贷约束对年轻和老年家庭,以及较低财富水平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抑制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既受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受利润考核指标的驱使,对利润的过度追逐,会使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偏离货币当局的政策意图,加重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本文在对邯郸辖区商业银行信贷投向与货币政策实施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职责、合理授权、实行差别化货币政策以及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发展地方金融市场等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  相似文献   

19.
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是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表现形式之一。货币政策通过影响借款人的授信能力,从而影响银行对借款人的授信,并作用于借款人的投资活动,从而达到放大货币政策影响力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体中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效应进行介绍和比较分析,反映了近来对不同经济体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进行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将为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资产负债表渠道效应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预期管理逐渐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任务,各国央行开始逐渐摒弃以往的"隐秘性文化",逐渐转向"开放化"与"透明化",并且更乐于利用央行沟通的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因此央行沟通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干预工具。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两个VEC模型,分析了央行沟通对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央行沟通对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且书面沟通的影响效果更强,央行沟通同时也会对市场预期与传统货币政策干预工具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效果最终也会传导至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