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转移定价逆向避税的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普遍利用转移定价将企业利润转移出我国低税管辖区而进入本国高税管辖区,形成了我国独有的逆向避税现象.其动因在于发达国家对利润输送回国采取鼓励政策,转让定价避税需要综合考虑所得税、关税、甚至预提税,母公司所在国采取税收优惠措施,外商投资者追逐利润、追求竞争优势以及降低投资风险等目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对1998—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和县级财政数据进行匹配,利用这一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获得的转移支付对当地企业避税的影响。我们发现,转移支付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与企业避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地方政府获得的转移支付越多,企业避税越多。其影响机制在于转移支付弥补了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缺口,从而使得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下降,导致了更多的企业避税。转移支付占比增加1个百分点,企业会少汇报0.15%的利润,即少缴纳0.15%的企业所得税。进一步将转移支付细分为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结果表明专项转移支付与一般性转移支付对企业避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作用更大,而税收返还对企业避税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不同地区地方政府获得的转移支付对当地企业避税的刺激程度不同,中部地区最强,东部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截至2000年5月底,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已近35万家。外商投资企业的蓬勃发展,在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方法、吸收外资、促进就业、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外商投资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日益严重的避税行为即是其中的一种。一、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经济方式和法律方式。(一)经济方式经济方式指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各种手段虚增成本、费用,压低利润或直接将利润转移国外以逃避纳税的行为。具体包括:1.通过转让定价,把利润向低税率地区或…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报告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目前跨国公司全球避税的主要安排,揭示其避税安排背后的税制机理,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反避税制度、维护税收权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赵伟 《中国外资》2012,(13):194
目前,避税的情况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其利弊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但是企业的合理避税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本文从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合理避税的实际情况出发,初步讨论合理避税对企业的重要性,目前企业合理避税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希望能对企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合理避税有所帮助,最终能运用纳税筹划工具实现企业的税后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正>经济实质法案的推行,能够有效减少跨国避税行为对各国税收的侵占,促进各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但经济实质法案的推行也对税务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相关企业经营风险与经营成本,企业应积极进行改革、完善企业信息、提高纳税遵从度。近年来,跨国企业往往在避税天堂开展一系列不具有真正经济实质的投资经营贸易活动,通过避税天堂转移大笔利润,侵蚀大量国家税收,导致各国出现高额税收流失。据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OECD)统计,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近4%—10%的企业所得税收入额因跨境避税行为而流失,每年全球约有逾600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利润被投资者人为地转移到这些避税天堂,以进一步达到跨国避税的目的,避税所得金额约占所有跨国投资公司总利润额的40%。  相似文献   

7.
《会计师》2013,(12)
现阶段企业合理避税已成为普遍现象,并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企业处理好合理避税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影响,还会给国家经济带来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合理避税的概念,讨论了合理避税对企业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现阶段企业合理避税现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完善企业合理避税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般而言,我们对关联企业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评估时,首先要防止和纠正关联企业内部采用转让定价手段对收入和成本进行不合理的分配,防范关联企业纳税人利用转让定价和转移利润达到避税的目的。其次要对他们转让定价转移利润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进行质疑证明,判断该种行为的合理、合法性。事实上,关联企业纳税人转让定价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何玉润  张妍 《涉外税务》2006,215(5):25-29
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政策是权衡各项影响因素后的结果,以前的研究认为,规避税收是跨国公司在制定转移定价策略时考虑的第一诱因(Finnie,1978),但随着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规模的增加以及各国税务当局对转移定价税收流失监管力度的加大,追求全球利润最大化逐渐成为跨国公司考虑的第一要素,单纯从避税角度的考虑已不再是主流。避税动机并非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的主要动机,这为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杨斌 《涉外税务》2003,(6):22-26
跨国公司通过资本弱化和避税港进行避税已成为焦点。防止通过资本弱化进行避税的重点在于对利息扣除进行限定,或者将名义上由债权产生实际却是由股权产生的所得推定为股息加以课税,或者二者并用。多数国家实行安全港模式,对超过安全港界限的利息,不仅不允许作为费用扣除,而且将其重新归类为公司分配利润或股息,按股息的税率征收公司所得税和预提税。防止通过避税港进行避税的重点是建立受控外国公司的特别征税规则,即对实际上归属本国居民而在避税港设立的公司,对其利润归属于本国居民股东的部分,即使当年不分配,也不汇回本国,也要视同当年分配的股息与其它所得一并缴纳本国所得税,从而防止将利润往避税港转移。  相似文献   

11.
蓝梦  蒋德权 《会计研究》2023,(9):149-163
《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的实施促成了中西部地区省级党政领导人关于减贫成效的动态排名机制,形成地区减贫压力。基于2016-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地区减贫压力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减贫压力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避税,这种关系主要存在于非国有、未参与扶贫以及处于省会的企业中。路径分析表明,地区减贫压力通过提高税收征管强度来抑制企业的利润转移和资本弱化两类避税行为。最后,拓展性检验表明,在地区减贫压力下参与精准扶贫的企业能够以低成本获取更多信贷资金,建立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减贫压力下地方政府行为与企业税负的关系,有助于增进对中国减贫实践的理解,对税收治理工作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世界经合组织(OECD)发布了《关于数字经济面临的税收挑战的报告》,其中指出,数字经济下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和高流动性加大了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的空间。跨国公司利用无形资产转让定价避税行为正成为各国税务机关关注的焦点,"美国微软公司避税案"即是涉及此类行为的典型案件。为了更好的理解美国微软公司避税案,本文对其避税框架做一个大致梳理。  相似文献   

13.
杜艳丽  郝丽萍 《财会学习》2018,(13):180-181
近年来,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不断恶化,对于当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如何降低自身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已成为企业探索的问题,与之相对应的,怎样降低税务成本,合理规避各项税金就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合理避税的理论研究,对避税的原因做了进一步分析,针对合理避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转让定价与避税地同为跨国企业进行避税的重要手段。跨国企业通过避税地成立基地公司进行转让定价,利用转让定价将利润更多地转移和滞留在避税地,从而实现整体税收利益的最大化。考虑到两者的紧密联系,在反避税制度建设和征管实践中对转让定价和避税地进行综合协调,有利于提高反避税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有些财务人员在学习税收法律法规时,反映有些名词和术语容易混淆,这就有必要准确理解其内涵,否则,就有可能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节税≠避税节税是指纳税人在顺应立法意图,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免征额、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或者绕开税收惩罚等倾斜调控措施,通过对企业筹资、投资及经营等合法方式的活动安排,达到少缴税款的合理行为。避税是指纳税人违背国家的课税意图,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缺陷,通过资金转移、费用转移、成本转移、利润转移等方法躲避纳税义务,以期达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一种非违法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6.
运用双阶差分模型探究了并购与新建投资模式下公司避税效应的非对称性,并进一步从事后的视角探究该非对称性是否是影响企业投资模式选择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相比于新建投资,并购增加了收购方会计利润应税所得差异,且实质性地降低了其所得税实际有效税率,这表明不同投资模式下公司避税效应存在理论预期的非对称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改变企业会计利润应税所得差异以及会计利润应税所得操纵程度是影响企业投资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从事后的视角来看,企业很可能为了获取更大程度的公司避税效应而选择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7.
所谓转让定价,通常是针对跨国公司而言。由于各国间税率的差异,通关联公司间内部贸易,采用或高或低的转让价格来转移利润,从而实现其全球税负最小整体价值最大化或公司的其他目标。跨国公司采取转让定价策略通常有避税诱因和非避税诱因两种。  相似文献   

18.
文章考察了企业避税活动对投资效率的影响。避税活动往往会加剧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且会扭曲激励契约而引发代理问题;而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是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预期企业的避税程度越高,投资效率越低。采用我国上市公司1999~201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企业的避税程度与非效率投资额显著正相关,且这种正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避税引发了过度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抑制避税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本文的结论补充和拓展了新近关于避税代理观的研究,也对企业的财务决策和税务部门的征管工作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某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是某外商通过避税地在华成立的全资控股公司。该公司通过实施转让定价转移利润进行避税。A公司转让定价案从立案到结案用了不到9个月时  相似文献   

20.
一、集团公司关联交易避税现象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集团通过控股和参股的形式将企业集团中的其他企业联系起来,经营范围和企业分布也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行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成员企业间往往通过相互提供产品、劳务、资金等关联交易实施转让定价避税,以减轻税负、粉饰报表、调节利润,避税形式更加隐蔽。对于境内关联企业,由于我国实行统一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税制,理论上没有地区之间的税负差异,转让定价对企业集团的整体税负及国家的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