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放  吴淑琴  徐金铃 《中国外资》2011,(24):132-13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理论的重要问题,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中央银行是否能够有效的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实现最终目标,取决于传导机制是否顺畅。本文分析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金融工程的发展不仅对一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传导、实施效应产生巨大影响,改变了货币的结构和内涵,改变了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央银行应采取监管与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来应对金融工程对货币政策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张宝诚 《新疆金融》2006,(11):41-42
一、现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分析随着货币政策体系的改革,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以稳定货币为最终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基础货币的间接调控体系,初步形成从中央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微观经济个体的传导体系,建立从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而在传导链条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传导不畅的问题。(一)中央银行层面1.利率未完全市场化。虽然我国放开了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债券市场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逐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但是由于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  相似文献   

4.
所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影响经济机制内的一系列经济变量,进而最终实现既定货币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和作用机理.它是一个过程,起点是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或利率,终点是既定政策目标,从起点到终点的实现过程即是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表现 1、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利益发生冲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效。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总称,其政策制定和执行始终围绕宏观经济目标展开,而商业银行则根据自身经营方针策略,以提高信贷资金营运效益为中心,相对侧重于微观经济。当中央银行的宏观政策引导与商业银行自身的微观利益发生冲突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就会失效。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是指一个国家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总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内容包括货币政策目标(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人民银行职能的转换,基层央行如何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再贴现作为中央银行行使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对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何有效发挥再贴现这  相似文献   

8.
王亚莉 《青海金融》2005,(11):13-14,21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而做好货币政策传导工作,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搞好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基层人民银行  相似文献   

9.
金融创新浪潮给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出了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调整,即放弃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目标。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尚具合理性,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有关做法值得借鉴,这对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是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确立为中央银行才有。中央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控制来实施货币政策意图,是我国货币政策最主要的传导途径。尽管1993年中央银行开始逐渐将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传统的贷款规模向货币供应量转变,并于1998年取消信贷计划,但是贷款规模管理仍然是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操作手段。基于我国的国情,研究商业银行的信贷传导机制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融体系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货币渠道过程是通过金融市场从货币政策冲击到市场零售利率的价格传导过程,信贷渠道是通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的数量传导过程。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区域金融差异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2.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内生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以来,基础货币投放中外汇占款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我国货币供给表现出很强的内生性。本文把货币内生性放在开放经济的框架下进行研究,在对货币内生性基本原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强制结售汇与盯住汇率制度组合下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货币内生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应对挑战、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近年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关系到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市场预期是否会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本文构建我国结构因子向量自回归模型(Structural Factor-Augmented VAR,SFAVAR),尝试探讨情绪因子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影响,模型包含133个国内外宏观经济变量,样本期间为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证结果显示,市场预期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具有一定影响。在考虑情绪因子的情况下,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因子及货币因子具有抑制效果,而人民币实际汇率受利率上升冲击呈升值趋势。此外,当模型加入情绪因子时,短期内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因子所造成的冲击大于忽略情绪因子的结果,显示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中市场预期因素所扮演的角色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studies an economy in which agents expect the current floating-rate regime to be interrupted on a specific future date by a transitional fixed-rate policy. When the new peg is not revealed in advance, the path of the floating rate in anticipation of pegging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hat agents perceive to be the objectives and the constraints of the central bank.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role of the pegging date, the duration of the fixed-rate interval, the quantity of reserves available to the authorities, and the nature of policies expected after pegging is terminated.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使得央行不断采取冲销政策,以期实现控制通胀和稳定汇率的双重经济目标。而货币冲销政策的实施方式和操作力度,是影响一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关键变量,值得我们国家的中央银行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勇  付莉 《金融研究》2020,482(8):1-17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双支柱”调控政策的DSGE模型,系统考察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组合在不同经济金融冲击下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相关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确实比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相对更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二是“双支柱”调控框架在应对金融冲击时的稳定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这说明宏观审慎政策确实是通过金融稳定渠道发挥作用的,从而与货币政策侧重实体经济(产出和通胀)的稳定效应形成了有效互补;三是不论是在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还是在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双支柱”调控框架都较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这说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有效性不依赖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改变而改变,在具体的政策工具组合方面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双支柱”调控政策的DSGE模型,系统考察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组合在不同经济金融冲击下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相关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确实比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相对更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二是“双支柱”调控框架在应对金融冲击时的稳定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这说明宏观审慎政策确实是通过金融稳定渠道发挥作用的,从而与货币政策侧重实体经济(产出和通胀)的稳定效应形成了有效互补;三是不论是在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还是在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双支柱”调控框架都较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这说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有效性不依赖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改变而改变,在具体的政策工具组合方面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nalyzes a monetary system typical of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in which the Central Bank carries out monetary policy by pegging the discount rate and then allowing unlimited advances at that rate.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monopoly and competition in the banking system are explored, and the responsiveness of the system to policy tools and exogenous shocks is analyzed. The standard ‘money multiplier’ approach is shown to be inappropriate for this kind of system.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结构的NK-DSGE模型,分析在不同的金融结构下,包含金融资产价格稳定目标的扩展型货币政策能否更加有效地熨平经济波动。研究表明:(1)相比传统货币政策,包含金融资产价格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不仅能更好地熨平宏观经济波动、缩短波动持续期,还能提升社会福利;(2)在扩展型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需结合不同类型冲击下金融结构与宏观调控变量波动的异质相关性,依据金融结构市场化进程,灵活调整其对各个变量的调控力度;(3)在扩展型货币政策框架下,当经济体系面临非持续性技术冲击、投资边际效率冲击或金融冲击时,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越高,社会福利增进效果越好。本文的研究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决策提供了有益启示,或可为新时期增强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构建兼顾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的平衡发展路径提供新思路和新抓手。  相似文献   

20.
李宏瑾  苏乃芳 《金融研究》2020,484(10):38-54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兼顾数量和价格的货币政策调控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货币数量论和货币效用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了货币数量规则与利率价格规则的等价关系,并构建了符合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数量与价格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这对于更好地理解我国货币政策转型时期的量价混合型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相关推论表明,正是由于数量和价格混合型货币规则,在利率低于均衡水平的情形下,中国的货币增速并未引发恶性通胀;修正的物价稳定泰勒原理表明,利率调整幅度小于通胀变化仍能够实现物价稳定。对中国的经验分析支持了理论和推论结果。在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和流动性格局逆转的当下,货币政策价格调控方式转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上升,转型的条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