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俊 《旅游学刊》2011,26(6):21-28
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一直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热点议题。然而,国内外学界鲜有关注旅游地居民对于重大旅游政策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国际旅游岛政策实施将对包括海南居民在内的利益攸关者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文章研究发现:1)海南居民对于国际旅游岛政策普遍持积极态度,但对该政策内容的实际认知程度较低;2)现阶段海南居民对于国际旅游岛政策的影响较为乐观,而对于该政策的风险感知较弱;3)尽管海南居民普遍热衷于彩票等博彩娱乐活动,然而,对于即将在海南试水的博彩旅游项目大部分持较为消极和反对的态度,性别、户口、年龄、居住时间、月收入水平和职业等因素均显著影响其对博彩旅游发展的态度;4)社会交换理论可以被用来解释居民对于重大旅游政策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居民对于该政策的积极影响感知越强烈,越倾向于支持该政策。未来随着国际旅游岛政策负面影响逐渐显现,海南居民对于该政策的态度可能会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2.
体验经济时代下,观众体验感知对节事活动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节事活动提供了新的载体与表现形式,探讨数字化情境下节事活动观众群体的互动与体验感知对节事活动的发展升级至关重要。文章以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直播为研究对象,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与社会临场感理论,运用AMOS 24.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分析。从观众观看直播过程的互动仪式出发,以观看过程中感受到的社会临场感为中介因素,构建体育活动直播情境下观众互动仪式链与情感能量生成的二阶多重中介模型,考察观众互动性、社会临场感与观众情感能量生成的关系。研究发现,观众在观看直播过程中感受到的互动性会影响其社会临场感知;观众对社会临场感的感知会影响自身多重情感能量的生成;社会临场感各维度在观众互动性与情感能量的形成间发挥中介作用。研究从量化角度揭示了节事活动直播情境下观众互动与临场感体验的作用机制,对在线节事活动的举办与发展、节事活动微观视角下的感知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彦  于伟 《旅游学刊》2011,26(8):66-71
在对旅游影响和社会资本进行分析解构的基础上,对济南市芙蓉街社区和曲水亭街社区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表明,感知旅游影响方向和内容对社区社会资本各维度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旅游活动导致的居民不同居住类型和参与经营程度对社区社会资本影响呈现差序格局。因此,需要动态监控旅游对城市社区的消极作用,提升原住户角色,促成旅游社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旅游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武汉市9个处于不同旅游生命周期的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质性数据分析探讨了居民身份认同对其旅游发展意向的影响,并对处于不同旅游生命周期的街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居民身份认同主要从情感因素、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旅游发展要素、文化因素等方面对其旅游发展意向产生影响;依据身份认同强弱与旅游发展意向正负的交互组合,可将居民分为4种认同-意向类型:积极拥护者、传统坚守者、经济至上者和无为参与者;在不同旅游生命周期阶段的历史文化街区,居民身份认同对其旅游发展意向的影响各异:在参与和巩固阶段街区,传统坚守者突出;在发展阶段街区,积极拥护者占主导;在巩固阶段街区,积极拥护者和无为参与者兼而有之,且二者冲突尤为激烈。最后,针对不同旅游生命周期阶段居民的类型和特征,提出了促进居民参与街区旅游发展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对传统村落的影响研究——以安徽齐云山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萍  王倩  Chris Ryan 《旅游学刊》2012,27(4):57-63
旅游影响一直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是研究旅游影响的重要途径。此次调查以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运用SPSS、CATPACTM等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从居民与游客角度分析了旅游开发给齐云山居民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若干影响,以及居民对旅游业所持的态度。文章着重于探讨居民对于因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村落影响的感知,以及他们对于当前旅游影响的评测和对未来旅游发展的期待。  相似文献   

6.
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和态度逐渐成为国外旅游影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外《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Tourism Management》两种SSCI引用的旅游期刊所发表的相关文献的梳理,较为系统地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其研究焦点集中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居民对某些特殊旅游产品的感知和态度、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影响因素、相关理论以及基于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差异的群体聚类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为例,探讨了城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1)芜湖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可分为“社会失序和环境恶化”、“地方认同和思想开放”、“经济获益和区域发展”、“城市美化和景观塑造”、“经济成本提高”、“形象提升和名声扩大”6个维度;(2)总体上看,芜湖市居民对于方特欢乐世界项目带来的正面影响有着积极感知,同时对其社会和环境负面影响尚未感知,而对其引发的生活和经济负面影响也开始关注;(3)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芜湖市居民对方特的旅游影响均存在着一定的感知差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感知在时空上存在差异;(4)芜湖市居民对方特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元交互视角,文章从人(居民行为逻辑)、事(旅游本质)、境(社会网络环境)视角系统探究我国民族村寨居民旅游支持行为意愿的内涵与产生机理,构建“关系嵌入-感知价值-居民旅游支持行为意愿”的概念模型,并基于贵州西江千户苗寨378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关系嵌入对居民旅游支持行为意愿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2)感知价值对居民旅游支持行为意愿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作用;(3)关系嵌入与感知价值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旅游支持行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章为研究民族村寨居民旅游支持行为的影响机理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同时为培育居民的旅游支持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乡村节事的发展态势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性重大节事的成功举办为举办地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文化效应,节事及节事旅游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政府、企业界共同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争相申办、举办各类节事,以期在城市建设、资源利用、形象塑造、经济收益、文化创意产业、影响及知名度提升等方面获得显著效益.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城乡统筹的不断推进,乡村发展随之不断加快.近年来,节事举办地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城市,广大乡村地区也逐渐意识到节事及节事旅游蕴含的巨大能量并付诸实践.乡村节事与以旅游目的地的自然风光和生态农业观光为基础的乡村旅游逐渐紧密结合,发展成为兼具地方特色与节事活力的新型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0.
国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及启示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王莉  陆林 《旅游学刊》2005,20(3):87-93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研究进展,指出国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影响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因素以及相应的理论解释三方面。而国内有关此类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基于此,作者提出今后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研究工作:加强从多学科、各层面、多角度地进行理论层次的研究;研究理论和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注意区别不同国家旅游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并对国内旅游目的地发展及其影响加以重点研究;加强跨地区、跨文化的共时比较研究,以及对旅游发展演进不同阶段的历时归纳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生态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与形象传播对建设生态城市、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以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为案例,基于"投射形象-感知形象"的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对应分析、成分分析方法,评估了典型生态节事活动的形象投射与感知差异。研究发现:(1)北京世园会形象可以划分为旅游吸引物、环境与地方氛围、设施与服务、旅游体验4个维度。(2)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仅在旅游吸引物维度方向差异小,在环境与地方氛围、设施与服务、旅游体验维度方向差异大。(3)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在旅游体验、环境与地方氛围维度上成分差异大;在旅游吸引物和设施与服务维度,投射形象内部存在明显分异,反映在官方微博的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成分差异大,设施与服务维度官方公众号的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成分差异大。(4)北京世园会努力建构的绿色生态的环境与地方氛围在游客感知层面接受度较差,核心原因是供需两侧的目标、需求与策略的不匹配。本研究对北京世园会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的方向差异与成分差异进行了重点分析,揭示了其在不同主题维度的区别化特征。这有助于促进生态节事活动的科学化、精细化评估,为其形象传播效果提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Web2.0和旅游目的地营销生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准 《旅游学刊》2006,21(7):11
对于一个旅游者来说,他对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来自众多纷杂的源头,其中既有他从官方网站的所得,也有他从一场盛大的节事中留下的映象,他从亲友口传中获得的感性认知以及他在超市所买到的目的地出产的鸭梨的品质,都不可避免地会对旅游目的地形象造成深刻的影响.散客市场的持续崛起使得整合旅游者的感知源比操控一两个特定的信息发布中心更为重要,旅游目的地营销也因此更需要制度性的安排而不是操控.在这样的前提下,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系统更应该是一个自然生长的生态系统,它既不应该仅仅是政府官方网站的事,也不应该仅仅由政府或一两个直接利益相关者操办.  相似文献   

13.
李玺  叶升  王东 《旅游学刊》2011,26(12):57-63
旅游感知形象的测量方法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化的测量方法,另一类为非结构化的测量方法。非结构化形象测量虽然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游客的感知要素和属性,但分析方法目前还停留在一般频数统计和比例分析及排序等层面,对游客在形象感知方面的特征分析及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等方面意义不大。文章尝试将内容分析法引入旅游形象感知的非结构化测量中,用以协助挖掘非结构化形象感知的数据,从而实现提取旅游者的感知形象、解析旅游者形象感知规律,以及探讨影响旅游者对外推广旅游形象意愿的目的地形象要素等目的。具体研究上,文章以艾特纳与瑞奇提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问卷为基础,并对其进行调整形成最终的调研工具,然后以商务游客为研究对象进行非结构化形象感知数据的获取,并借助内容分析法来处理非结构化形象测量的信息。最终发现,访澳商务人士对澳门旅游形象的总体感知为:集聚博彩娱乐、各类节庆活动和特色美食的休闲小城,拥有欧式文化和美丽古朴的城市景观。居民态度、交通设施以及经济发展态势等形象要素的正面感知会令旅游者更愿意推广澳门旅游。餐饮产品、社会文化氛围以及政治历史等形象要素的正面感知会对旅游者推广澳门旅游的意愿有帮助。而社会文化与氛围、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服务质量的负面感知会增强旅游者不推荐他人来澳门旅游的意愿。  相似文献   

14.
编辑手记     
新的一年到来之际,2009年第1期如约与大家见面了。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结束,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日益临近,国内学者关于大型节事与旅游的讨论更加深入、全面,从中国旅游发展笔谈——大型节事与旅游栏目和国际旅游学会第二届双年会综述中都有很好的反映,由关注节事本身到关注节事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节事教育,表明国内节事与旅游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回顾与展望中国旅游规划30年,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共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日本发生钓鱼岛政治风波等危机事件后国内居民赴日旅游意愿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首先基于国内外文献,归纳旅游危机影响和多维交互决策树模型研究进展.基于对国内756名居民的一手调研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多维交互决策树模型分析,对国内居民赴日旅游感知差异进行总结,对钓鱼岛事件后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出游次数、不同教育程度群体赴日旅游感知意愿进行卡方自动交互检测,以区分多维交互尺度下不同群体赴日旅游意愿,为企业应对危机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编辑手记     
春天又一次来临,翻开新的封面,伴着油墨的清香,2009年第2期如期而至。本期刊载文章包含了节事与旅游、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城市旅游、酒店与旅行社、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等丰富的内容,值得细读。节会旅游的研究,有助于对节会的理性认识;旅游目的地节事与旅游业的融合、通过大型节事提升旅游地形象,以及节事对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的影响,等等。从不同角度解析节事与旅游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居民对博彩旅游业在环境和青少年价值观方面的负面效应有着强烈的感知,在国际化和地方形象方面,有强烈的正面认同,在传统文化方面有较强烈的正面感知.在经济方面,相对于就业和增加家庭收入方面较高的正面效应,居民对提高生活成本压力的负面效应感知更为强烈.与5年前的历时性对比发现,居民的感知中变化最大的是环境和社会以及生活成本指标,其次是文化方面的指标,前者出现消极趋势,后者则是积极趋势.结合同期澳门社会现实数据分析,作者认为,5年间居民的博彩旅游的多维效应感知显著差异的关键因素很可能与赌权开放后博彩旅游业的规模效应密切相关,这种显著变化暗示居民对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影响比以往更关切,或者澳门已处于一个比较敏感的社会环境临界点,因此,研究澳门博彩旅游业的社会环境容量和门槛成为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灾后旅游业的研究中,游客对受灾目的地的感知情况的实证案例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对汶川地震后到四川旅游的国内游客按动机进行聚类,将游客划分为观光游览、公务或商务、地震旅游和多重动机4种类型。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显示,游客对四川旅游业的整体恢复状况和恢复措施具有较高的认同,对地震所产生的影响也有一定程度感知。不同类型的游客在四川旅游形象感知、旅游业地震影响感知和对四川旅游恢复措施的看法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这些差异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9.
乡村休闲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类型,其兴起和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成都"五朵金花"乡村休闲旅游为典型个案,探讨了现阶段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共性"特征和一般规律;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指出地方政府应大胆导入市场化方式,积极运用节事活动,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过往旅游感知研究多停留在实证研究层面——以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的视角居多,而实证之后对其从制度伦理等哲学角度的反思鲜有涉及。实际上,研究旅游只在管理学或社会学层面的思考是远远不够的,许多问题还涉及目前旅游学界未给予足够关注的制度伦理。文章拟从另一视角来验证旅游发展带来制度伦理方面的诉求。通过比较两个地理位置相当、人口社会学特征相似的古村落——广东开平自力村和马降龙村的旅游影响感知及态度,发现由于旅游发展程度的不同,居民对开放社会的制度伦理诉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得出旅游发展程度越高,居民呈现出对公民社会的伦理诉求越强烈,即居民对村里的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越强,对分配公正的诉求、公共利益的关注越明显等制度伦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