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已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加以实施。特别是国家旅游局倡导开展农业旅游。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活动。倡导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为主题的中国乡村旅游年活动以来。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潮已蓬勃兴起。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努力,共同推进;需要创新思路,延伸农业产业链。需要为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富裕,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去拓展我国旅游市场最广阔的空间。国家旅游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农业是个传统的大产业,旅游是个新兴的综合产业.省观光农业协会应运而生,是大农业、大旅游、大合作、大市场的集中体现。发展乡村旅游,能为农村创造新的商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发展乡村旅游,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生活宽裕;发展乡村旅游,能给农村带来新的观念和新思维,促进乡风文明;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促进村容整洁;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促进农村管理民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观光农业协会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般地说,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象征,而国际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从总体上讲,服务业应当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服务于产业的,一部分是直接向人提供服务的。当然,这两者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一个不断扩大的服务部门。  相似文献   

4.
忻州市忻府区前郝村,是2004年7月与昔阳大寨、汾阳贾家庄一起经国家旅游局验收的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年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游”主题年。一年多来,这个国家级的农业旅游示范点究竟发展怎样,存在什么问题,今后的发展重点是什么,农业旅游的路该如何走,如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我们深入前郝村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推进城乡统筹 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宇明 《旅游学刊》2011,26(10):6-8
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优先要解决好的战略性命题。毋庸置疑,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东亚典型传统农耕文明特色的农业大国。在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现代性角色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具有高附加值且生态环保的优势,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可持续路径,但面临市场接受度低的困境。近年来,农业展成为公众了解与购买有机农产品的重要场景,但其媒介效果尚未得到学理解释。基于采纳过程模型,文章分析97例访谈,构建了农业展促进有机农产品采纳的媒介作用机制:(1)农业展是促进公众有机农产品采纳的有效媒介,在采纳过程的各阶段均产生作用;(2)农业展形成了“拓宽意识集-信息搜寻-建立信任-体验反馈-采纳意向”的媒介效果;(3)农业展将采纳过程压缩于同一空间,重构了新产品一般采纳模型的线性过程,形成了跳跃与融合的非线性过程;(4)观众可分为绿色先锋者与大众消费者,呈现“兴趣驱动”与“试用优先”的差异。研究拓展了对消费展传播新产品与新理念的作用理解,弥补了有机食品研究忽视外部媒介作用的不足,并为会展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孙业红 《旅游学刊》2011,26(10):9-10
城乡统筹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视。城乡统筹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终通过城乡互动实现城乡共赢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是关乎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乡村旅游作为旅游服务业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的产物,对推动乡村发展有着多方面积极地作用。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战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山西旅游》2001,(2):46-46
“加快山西旅游业发展,营造新的支柱产业”,是省委七届十次会议提出的。十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八大战略工程。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全省旅游业跨入发展的快车道,认真贯彻落实钱其琛副总理视察山西旅游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动员社会力量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在全省形成大旅游、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中,把旅游业作为重点扶持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予以扶植和发展。省委七届十次会议、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将旅游业确定为我省“十五”期间的八大战略工程之一。由于各级各部门对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使我省旅游资源开发加快、产业规模持续扩展,旅游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成长和壮大,成为全省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要强,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加强农业生态治理。"由此看出,我国在社会建设过程中从理论层面和  相似文献   

12.
<正>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业旅游发展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以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农业旅游为例,在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区域农业旅游发展环境,根据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普遍性的农业旅游发展策略,从未来发展的角度优化农业旅游资源配置,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唐华 《山西旅游》2001,(6):22-24
60年代中期,大寨作为我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享誉国内外。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勤劳朴实的大寨人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虎头山上修水利、造梯田,年年获得粮食亩产千斤的好收成,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小小的大寨因此也成了我国农业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天府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复的国际现代新城区,其发展历来受到省内外学者的关注,作为国家级新区,它的总体发展定位是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生态规划强调山水环绕、产城融合、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等,是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天府新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在未来的发展中,天府新区要牢牢抓紧国家高端服务业的建设契机,加大体制改革创新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扶持,加快推进天府新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文建 《旅游学刊》2007,22(12):10-10
为贯彻国务院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促进旅游业在新时期新阶段又好又快发展,最近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其中指出,旅游业发展要妥善处理好提升产业素质与扩大产业规模的关系,要推动旅游新业态新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要把培训、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旅游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过硬的旅游业队伍,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岗位培训,实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考试制度,建立选拔任用人才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转变,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在“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度的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建设世界旅游强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初步考虑,有十个重点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8.
《山西旅游》2005,(3):4-6
《山西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条例》已由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5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交叉型产业,农业旅游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功能,现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文章首先分析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如把握地域资源特色、理解目标市场需求、健全全系产业链条、打造多元主题产品、拓展新型农旅业态、创建农业商品品牌,以期促进牡丹江市的农业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探索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的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可为提升城市生态空间服务效能和推进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及决策支撑。文章以浙江省杭州市西溪湿地为案例,采用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分析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动态过程,并援引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探索其演化机制。分析表明,西溪湿地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呈现出旅游景观及配套服务用地、高端居住、商业服务业及交通用地持续扩张,农业、工业及村居用地持续缩减直至基本消失的时序特征,依次经历了“轴向蔓延”“核心-边缘”和“圈层+扇形”的用地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从复杂适应性系统视角看,上述演变过程的形成是多阶段、多主体在特定城市发展导向下适应性地构建土地利用行动网络,促成所在地域空间定向转型的结果。文章认为,为促成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建设发展过程中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正和博弈,应在健全刚性生态约束机制的基础上,系统化地挖掘优质生态资源及其所处自然、人文环境的休闲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