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全域旅游内涵解析和绵阳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分析,针对绵阳市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以全域旅游发展的视角从全域景区提升、全域旅游环境优化、旅游营销策略和产业融合四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闲暇之余,一些娱乐放松活动便是其首选。旅游业作为其中一种项目活动,在疲惫之余给人以全身心放松。也因此,旅游业这个项目便成为人业余之时的爱好,在旅游过程中让消费者在满足心理需求之时也满足物质需求。本文就全域旅游下旅游业对四川藏区的影响做个简单介绍,并且分析了在全域旅游下四川藏区具体怎样开展旅游营销的策略,希望能在某些方面给开展旅游服务行业之人一些小小帮助,以期旅游业良好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旅游也变得越来越看重,给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全域旅游是我国当前旅游业进行发展的新的战略定位,进行供给侧结构性的变革,落实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进一步对人们的旅游需求进行满足,为广大的游客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在进行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规划时,应该注重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建设,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域旅游的概念自提出以来,有关全域旅游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掀起了发展全域旅游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热潮。基于全域旅游研究相对滞后于实践的事实,导致全域旅游实践热背后对于其本质理解的不足。笔者在主持编制若干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感觉到各地在推进全域旅游实践方面还存在重"牌"轻"路"、重"创"轻"治"、重"行"轻"知"、重"纵"轻"横"等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区别于传统"景点旅游",全域旅游是顺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的旅游模式,在此背景下旅游开发理念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本文对全域旅游概念创新进行分析,然后从资源评价、产业融合、规划技术、管理体制、开发模式五个方面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开发理念的创新,并以全域旅游试点之一的甘孜州为例进行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业进入深度调整转型期,推进"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是我国旅游产业现阶段发展的再定位。文章基于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构建成由环境、社会、经济和旅游支持四个系统组成的全域旅游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全域旅游综合目的地评价模型,选取了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舟山群岛为对象,根据其发展概况,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层次分析,提出了"四位一体"的海岛旅游发展策略,据此为我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7.
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正式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策略,全国各地区迅速响应,转变旅游业发展观念,推动全域旅游模式在各地发展。广东茂名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滨海开发以及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引入大批资源拓展重点旅游项目和文化产业项目,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新。2018年11月,《茂名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全域旅游正在全面推进并取得一定的效应。在未来,茂名还需要持续拓展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提升人才战略、统筹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战略等。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研究,分析茂名市目前全域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指出未来的发展路径和策略,推动旅游业向全域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休闲农业旅游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目前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不可或缺的旅游方式。营销对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在分析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个性化营销的必要性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以"一米菜园"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为例,基于营销学4p理论,提出从产品、价格、促销、渠道四方面着手,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型网络营销媒介,为"一米菜园""量身打造"适合的个性化营销策略,为休闲农业旅游经营者提供参考,从而提高该产品的知名度,拓展市场空间,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佛山市目前区域旅游产品的供给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旅游市场快速增加的需求。本文探讨出佛山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全市在旅游开发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在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挖掘旅游产品的特色文化内涵,提出打造岭南文化品牌和武术文化品牌,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推动住宿个性化、餐饮品牌化、交通创意化,创新品牌营销策略,重塑旅游城市形象。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设四大特色旅游区,分别是历史文化旅游区、花卉世界旅游区、绿色生态旅游区、美食购物旅游区,促使佛山走差异化文化旅游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域旅游"已经成为城乡规划关注的重点,全域旅游时代全面崛起。而特色城乡建设则是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由此,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全域化旅游发展,如何将全域旅游理念与特色城乡的景观设计的融合成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全域旅游视角下,湖北宜昌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不仅为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人们提供了“微度假”的好去处,还大幅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文章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分析宜昌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宜昌市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策略,以期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旅游需求,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回暖,乡村旅游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过,就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现状来看,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面临着缺乏系统化营销策划、未形成高端业态营销以及营销力度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此,文章从全域旅游和生态旅游视角出发,在分析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困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提出了推进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创新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研究北海道旅游模式和市场策略,比对黄冈现有的旅游资源的不足,联系实际对黄冈旅游进行更深层次的全域性开发。在彰显地方特色资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旅游发展策略,为加强黄冈地区的资源融合与整合、强化合作、为使黄冈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旅游热潮不曾褪去,全民参与到旅游当中。因此面对旅游行业的繁荣发展,旅客对旅游形式以及其他层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国民化为旅游管理给予了多样要件,需要达到给予物品优质,包容个体的基本要求。依据目前数据研究显示,要想实现领略旅游风景并享受悠闲时光的综合需求,个人GDP不能少于5000美元。依据当下旅游热潮提出全域背景下旅游经济发展策略,这一探索明确表示出过去旅游经济运行模式不适用目前消费者需求。要从思想观念这个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向,从单个景区介绍到全域视角下发展旅游行业。因此文章从全域模式为出发点,探究旅游经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曲凯 《旅游学刊》2017,(10):9-10
发展全域旅游势必会造成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加剧.除了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如何做好目的地的旅游营销成为摆在政府旅游主管部门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作为我国的旅游资源比较充足的大省,近年来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在新的全域旅游提出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湖北省现有的旅游资源,做好全域旅游发展的规划,进一步促进湖北省旅游发展,提高旅游在经济中的比例是当前继续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立足湖北省旅游实际,详细分析湖北省开展全域旅游的相关情况,提出可能的发展建议,希望可以为类似的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历时一年多时间建设、涵盖17个应用子系统的江宁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昨天亮相,该平台不仅可以实时查询主要景区、景点客流情况,还可以帮助游客规划行程。此外,该项目探索的全域旅游信息资源规范,正在申报江苏省地方标准。江宁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后,随即启动大数据平台搭建工作,全力推动智慧旅游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叶明乾 《西部旅游》2023,(4):104-105+10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许多旅游企业开始实施精准营销,以迎合人们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文章基于大数据背景,首先对大数据与旅游精准营销进行简要阐述,然后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旅游精准营销的困境,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期实现大数据背景下的旅游精准营销。  相似文献   

19.
工业旅游是旅游产品的一个新形势,它既能使本地品牌被更多人知晓,也可以利用技术和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爱好者。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工业旅游开始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虽然学术界对工业旅游的研究颇多,但大多都不深入,仍浮于表面。在全域旅游的框架被提出后,如何将工业旅游融入全域旅游中,使本地区资源要素得到合理的利用更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走进乡村,体验清新的空气、独特的山水及淳朴的风土人情,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出现"井喷式"增长。2016年2月,长阳县入选国家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可预见,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头戏,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必将引领全域旅游实现质的飞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