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从宜昌市夷陵区的红茶生产历史与现状出发,分析了在万里茶道视域下,夷陵区振兴红茶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努力推进公用品牌整合策略;落实品牌保护战略;加强品牌宣传推广策略;规范品牌管理策略;构建宜昌"宜红"品牌运营管理常态化机制;积极开展宜昌"宜红"外销出口;从全渠道视角,促进宜昌"宜红"品牌营销以及提升宜昌"宜红"的品牌文化内涵等八个方面进行全面打造宜昌"宜红"品牌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恩施市深耕文化富矿,厚植山水棋局,大力度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品牌,全方位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培育"生态、红色、民俗"文化旅游品牌,走出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县域经济新路。本文在恩施市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试对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一、恩施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特征  相似文献   

3.
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营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英之 《旅游学刊》2006,21(7):9-10
从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的竞争力内涵来看,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的竞争力应包含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双重内涵,只有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才能使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营销竞争力具有持久性和独特性.世界各国的旅游目的地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发达国家在发达的经济、整洁的环境、优美的景色等方面,都具有旅游目的地得天独厚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条件.与法国的浪漫文化、意大利的典雅文化、美国的现代文化、日本的精美文化相比,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民俗风情,是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旅游者到中国旅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   总被引:85,自引:2,他引:83  
马晓京 《旅游学刊》2000,15(5):50-54
随着西部旅游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开发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给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本文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的消极影响,探讨了西部民族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黄亮  陆林  丁雨莲 《旅游学刊》2006,21(5):53-56
本文选择西双版纳傣族因为案例地,在简要介绍傣族园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傣族园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指出傣族园的旅游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重点阐述了傣族园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涵盖可持续、和谐、辩证的发展理念,村寨、文化、旅游、经济四大发展要素以及"公司 农户"的经营模式.针对该旅游发展模式提出实施整体开发战略、以人为本战略、文化制胜战略和科学管理战略,以供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参考.  相似文献   

6.
重庆渝东南酉阳县后溪镇民族文化品牌开发的资源优势明显,其区域开发的局限性也明显.如果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品牌开发的认识自觉性并有效推进市场运作,不但能够持续后溪文化旅游在渝东南的区位优势,而且将会推动区域民俗文化的生态保护与市场开发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7.
"妈祖故乡,滨海旅游,宗教先行"是莆田市宗教文化旅游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文章从莆田市宗教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优势出发,系统阐述了妈祖故乡实施文化旅游品牌战略,精心打造旅游品牌,以妈祖文化、南少林文化为依托,强化意识,规范管理,创新产品,走精品路线,并提出莆田如何实现宗教旅游文化品牌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海,旅游是舟",以奥运会为旅游吸引物的奥运旅游不仅是对竞技体育的观光旅游,更是对地域或民族文化的休闲旅游;奥运会既是世界各国体育文化的盛宴,也是举办国及其城市地域或民族文化的窗口,中国2008奥运亦然.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特点,其属于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大家的保护。但是随着民族旅游的快速发展,给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造成了不容忽视的直接影响,现在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使得我国很多领域为其担忧。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下有关"浅谈中国民族旅游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详细内容。  相似文献   

10.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业应充分利用其独有的政策、资源、区位,借助于"旅游兴州""文化强州"战略,深挖民俗文化潜力,做强做大朝鲜族民俗旅游品牌,借力延龙图、长吉图优惠政策和东北亚旅游市场的便利,合理规划优质旅游资源和依靠政府的主导与扶持,把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民俗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作为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构想,是我国在新时期顺应时代发展提出的一个全新要求,对于贯彻我国和谐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背景下,人们对智慧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处在"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国家和地区也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本文从智慧旅游驱动的角度出发,以河南省旅游业的转型发展研究为立足点,重点针对河南旅游业的智慧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希望能对促进河南省旅游业的创新升级起到一些帮助,推动河南省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同时,也期待能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些发展思路,促进其旅游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旅游已经逐渐成为当前承德旅游的重要关注点以及新的发展方向,其在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过程中,其中所具有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以及名人事迹等方面始终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构建民族文化品牌,使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具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旅游主要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文物和历史记录以及遗址、古代建筑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层面内容,将现代文化和艺术以及技术成果等作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面和将人际交流等作为表现现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我国,促使旅游行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使得产品的吸引力得到有效提升,也能够有效促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弘扬中华文化,促使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更加深入,也能够使得中国人对于中华文化内容掌握不足的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正民族旅游是大众旅游时代旅游研究和产业实践的重要领域。然而,一直以来学界对民族旅游本质的争论不绝于耳,甚至有西方学者认为其本质是"另一种形式的殖民掠夺"。从我国发展实践看,民族旅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1现代性乡愁推动民族旅游高速发展大众旅游与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相辅相生,旅游可以说是现代化进程中"现代生存状况的‘好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各地区的精准扶贫成为政府部门高度关注的战略工程,加大乡村旅游业的规划,创建旅游扶贫新模式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对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打造乡村特色文化旅游模式、结合当地特色经济,树立乡村旅游品牌的个性化、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加强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四川省广元市是巴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特色挖掘不充分、资源整合不完善、宣传力度不足、交通服务薄弱、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对此,应该以提升文化创意水平、塑造品牌特色、提升游客体验等为切入点,持续推动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旅游“三色融合”的新业态发展,扩大广元市文化、旅游发展规模,统筹做好提质改造、修复保护和管理创新工作,全面推动人才培养,以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山西榆次常氏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报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认同感是族群意识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认同呈现出多维度和不同方向的发展轨迹。文章通过对一位土家族青年女性个人生活史的记录,分析了在旅游发展进程中族群个体的民族认同感的演化过程,发现旅游对民族认同的影响在于:旅游引致的经济增长提高了民族文化的"势位";旅游产品创造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景观;文化旅游的发展使民族认同的层次不断深化;民族旅游的盲目开发和过度开发将误导民族认同的方向。研究将为民族旅游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地方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为提升地方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应当关注品牌的力量,构建品牌发展战略,这样才能合理的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产生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合肥市旅游景区的现实问题和行业发展方向,提出地方旅游景区应找准定位,注重品牌文化建设,通过品牌形象设计塑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形象,构建现代化新型旅游景点,让其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三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三国的遗迹为数众多。四川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三国遗迹十分丰富,如武侯祠、庞统祠、富乐山、万卷楼、剑门关、阆中古城、明月峡古栈道等,加上三国文化是儒家文化与军事文化的紧密结合,既有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又将战争、外交、兵家、权谋等融为一体,因此,以探寻蜀汉遗迹为线索的三国文化游已成为四川一条潜力巨大的主题旅游黄金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西安为例,对乡村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优化进行研究,以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西安市政府"百村千户"建设工程的响应。在加速乡村旅游资源品牌建设发展的同时推动乡村旅游品牌整体形象提升,实现西安乃至全国乡村旅游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