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现行旅游用地有关标准 作为旅游用地的规划和审批依据,有两个现行国家标准,即住建部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以下简称《标准》)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以下简称《规范》)的"风景区用地分类表". 在《标准》中对于旅游相关用地的描述较为简单,缺乏专项旅游用地类别,其中,涉旅条目如4.4.2工矿城市、风景旅游城市以及其他具有特殊情况的城市,其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3.3.2在H建设用地大类之下,只在H9其他建设用地中类提及旅游相关专项建设用地"除以上之外的建设用地,包括边境口岸和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的管理及服务设施等用地";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属于"公园绿地"(G1);3.2.2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内的"非建设用地"(E)按土地实际用途归入"水域"(E1)、"农林用地"(E2)或"其他非建设用地"(E3).  相似文献   

2.
城乡规划视角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直以来,我国对旅游用地的概念界定含混不清,由此带来了旅游用地分类标准不科学、取得手段不规范、旅游用地低效利用以及滋生土地寻租等问题.在当前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上述问题的负面性越发凸显,基于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目标的旅游用地审批成为规划管理的重点.如何将现有具有显著法律约束或政策约束效力的用地分类标准落实在旅游区或旅游景区规划方案之中,需要超越关于旅游用地研究的学术性、技术性和制度性三大难题.因此,本文首先对旅游用地的概念与分类标准进行了研究综述;其次,在北京市城乡规划框架下,分析了北京市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旅游用地的分类需要以旅游用地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分析为基础,尽快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和试点工作;最后,以北京市新城规划为例,提出了旅游用地分类和管制标准的3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在这些生产要素中,劳动力、资本、技术要素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相对较小,比较突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是土地.在全国一些重要旅游目的地,土地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更为明显."十二五"期间,海南旅游建设用地需求量占同期建设用地需求总量的37.1%;云南旅游建设用地需求量则占同期建设用地需求总量的36%.而在实践中,一方面,大量旅游项目由于缺乏配套的用地安排和相应的土地政策难以"上马";另一方面,不少旅游项目要么因违法建设受到处罚,要么因处于土地管理的"灰色地带"而无法做到"恒产者有恒心".如何解决旅游用地发展这个"痛点",明确旅游改革的路径和方向,既关系到旅游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涉及国家土地管理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1 引 言 18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北美洲地区造就了一批矿业城镇.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出现了大量矿业废弃地,从而导致了这些资源枯竭型矿区城镇区域环境的污染和自然景观的干扰、矿山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以及矿区地下含水层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乃至引发其他社会矛盾①.因此,如何通过生态恢复和重建,促进废弃地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再生,尤其是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对矿业废弃城镇的环境恢复与经济重建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世界上最发达地区之一的北美地区,其矿业废弃地旅游开发中的生态重建理论研究与实践走在中国前面,对中国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旅游者和旅行社之间就合同履行所产生的权益争议,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合同法》并未在其分则中涵盖"旅游合同"类型,这一立法状况给旅游实务造成了不小的困扰.此次《旅游法(草案)》(下称草案)专设"旅游服务合同"一章,规定了旅游流程中涉及的部分合同,其中"包价旅游合同"又占据绝大部分的篇幅,这反映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旅游合同立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一种共识:在《合同法》没有将旅游合同作为有名合同纳入其立法体系时,在旅游法中规定旅游合同也是一种合理的技术选择.草案第53条至第63条完整规定了"包价旅游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解除以及相应的合同责任,相关立法界定了旅游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为旅游消费权益纠纷提供更确定的裁断标准,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梳理 1.旅游用地问题何以成热点 旅游用地问题已成当下热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大发展势态与国家土地严格管控政策之间的张力快速放大,旅游项目落地日渐艰难,相关改革的呼声与联合行动随之加强;二是近十多年来打着旅游旗号的用地乱象丛生,有名无实、开发拖延、效益低下、损害生态、鸠占鹊巢等现象多见,引起各界对旅游用地制度的关注.应当说,旅游用地供不应求是一种客观事实,增加供给是必要的,但相关制度体系优化及管理技术提升更接近问题的本质.换言之,如果思想的锋芒不深入至制度层面,不仅难以实现旅游用地的有效供给,而且有可能引发更多的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标准应用过程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以下简称《标准》)自发布以来,受到了学界的很多关注,也不断地被运用于各类区域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中。《标准》所采用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和旅游资源评价框架也受到国内外的一些相关学科的重视,并引入一些教材中  相似文献   

8.
印通 《旅游学刊》2017,(6):119-126
现行法之所以强制旅行社投保旅责险,其主要目的在于为旅游事故受害人提供基本保障.然而,《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在诸多制度上沿袭了《保险法》关于自愿保险的规定,致使旅责险的制度功能难以彰显,立法目的难以实现.我国未来立法应当在厘清旅责险"第三者"范围的基础上,赋予受害第三者直接请求保险人赔付保险金的权利.无论是旅行社还是保险人,原则上不得撤销或解除合同,以最大限度维持合同之存续.旅责险的赔付范围限于受害人因人身伤亡而发生的财产损害,履行利益损害、财物损害以及精神损害等与基本保障无关,因此不应纳入赔付范围.保险人之免责事由应受严格限制,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旅行社违法违规行为、履行辅助人故意行为等原则上不得作为保险人对抗受害人的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9.
周晓晨 《旅游学刊》2013,28(7):48-56
针对旅游服务提供者的法律地位及责任问题,《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旅游法》都设置了若干规则,但其中某些规则值得商榷。在包价旅游合同中,旅游服务提供者并非旅游合同当事人,而是向债权人(旅游者)履行义务的第三人,也是《合同法》第121条中的"第三人"。旅游服务提供者是否属于旅游经营者的履行辅助人,在我国《合同法》对旅游合同中的违约责任不以过错为要件的背景下并不重要。旅游经营者无干涉、控制可能的公共交通运营者仍应属于旅游服务提供者。根据《合同法》第64条,旅游者对旅游服务提供者应享有履行合同义务或承担违约责任的直接请求权。因旅游服务提供者的原因而致旅游者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的,《旅游法》施行以后,旅游服务提供者与旅游经营者承担的是不真正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0.
曾坚 《旅游学刊》2013,(8):25-27
经过30多年的酝酿,《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于2013年4月25日公布。该法第一条明确了立法宗旨:"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立法宗旨的排序不是随意的,将旅游者权益保障放在第一位彰显了这部法律最重要的立法思想,也即从人的角度去做出制度安排,这是符合当代法律精神的。不过,《旅游法》并未明确界定什么是旅游者。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学者们对旅游资源的分为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目前的分类方法主要归纳为四种:按照旅游资源基础的属性分类,分为自然、人文、综合(复合),或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或有形的(显性)和无形的(隐性),再按照成因分级分类,二级、三级等;按照旅游市场导向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草案)》(以下简称《旅游法(草案)》)以专章(第五十二至六十五条)规定了"旅游服务合同",这意味着旅游合同将作为有名合同出现在我国立法之中.这不仅将填补我国现行立法中有关旅游合同私法控制规范上的空白,而且也将完善合同立法,进而丰富我国的债法体系.现代立法中,典型合同立法的主要机能应当在于为当事人提供多样化交易选择并降低交易成本,为裁判者提供公正裁判的标准,公平分配交易风险,填补契约漏洞,并且在必要时践行特定政策目的(如消费者保护).《旅游法(草案)》中设计的"旅游服务合同"体系完整,并增设了若干重要制度,在立法上的意义不容低估,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任芷 《旅游学刊》2014,29(10):6-8
正2014年是国企改革年。根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明确的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改革方向,2014年7月国资委启动了"四项改革"试点,并将在界定国企功能、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改革、完善监管体制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五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式拉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国旅游产业的地位获得了空前的提升,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经济规模也是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率扩大,且在可预测的未来会继续保持这种发展态势.受制于旅游统计数据质量不高,旅游经济贡献测度难题始终没有解决.2015年8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第16号令,公布了《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5)》(以下简称《旅游统计分类》).研读《旅游统计分类》可以看出,它依然不能解决旅游产业统计中范围过大、边界不清、手段不足、结果可信度不高的系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军 《旅游学刊》2016,(4):51-61
信息大爆炸时代,甄别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尤为紧迫和重要.然而,由于旅游管理的研究具有多学科介入的特性,旅游研究所生产的知识很难以单一学科标准进行评判,因此从知识论视角对旅游研究的审视是一种比较可靠和可行的标准.文章首先详细阐述柏拉图《泰阿泰德篇》关于知识的定义,以及现当代对柏拉图这个对话录中的知识定义所进行的全新而深入的解读.之后再对现当代哲学家们对包括知识定义在内的知识论的主要发展进行阐述和回顾.然后选择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的旅游管理研究命题作为案例,按照知识论的四个重要方面(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可靠性和知识的真理性)来分析和评判其研究,以展示和呈现这一类实证主义范式的旅游管理研究所具有的知识论意义及其缺失之处.最后作了总结并阐述了对未来旅游研究所具有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更正     
本刊发表于2020年35卷第2期的《野生动物旅游景区游客情感特征研究--以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为例》(作者:丛丽,何继红)一文中,Doi号"10.19765/j.cnki.1002-5006.2019.02.009"刊出有误,应为"10.19765/j.cnki.1002-5006.2019.00.009"。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时代,其显著特点就是创意阶层的崛起,由创意人才聚集而成的创意阶层已经成为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学者理查·弗罗里达(Richard Florida)在其《创意阶层的崛起》(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一书中指出:创意在当代经济中的异军突起表明了一个职业阶层的崛起.创意阶层由两种类型的成员组成:一类是"超级创意核心"群体,包括科学家与工程师、大学教授、诗人与小说家、艺术家、演员、设计师与建筑师;另一类群体是现代社会的思想先锋,比如非小说作家、编辑、文化人士、智囊机构成员、分析家,以及其他"舆论制造者".此外,创意阶层还包括"创意专家",他们广泛分布在知识密集型(knowledgeintensive)行业,如高科技行业、金融服务业、法律与卫生保健业,以及工商管理领域.创意也即人类的天赋、灵感、智慧、创造性思维、思想、知识等人性化特征的观念形态的存在、整合与创新,由此构成了创意经济的"信念硬核".在创意经济时代,创意阶层无疑对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工商管理学院建制下的旅游高等教育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红  李云鹏 《旅游学刊》2008,23(1):8-10
在全国的旅游高等教育院校当中,有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系)隶属于工商管理或管理学院,这样的学院往往在工商管理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等方面具有雄厚的学科基础和较强的师资力量,而旅游管理作为"后进"学科(专业)如果不能很好地与其他"强势"学科形成一种"互促"的局面,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如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哈尔滨工业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19.
地方性研究的理论视角及其对旅游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地方性?在传统的区域地理学研究中,我们习惯于将地方看作是一系列彼此间具有显著差异的区域单元.通过识别特定的地理空间中独特的属性或要素,区域地理学家通过特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人为地划分出地方的边界.无论是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对于经济区的划分,还是传统的文化地理学研究中对于文化区的界定,实际上都是从学者自身的知识体系出发,人为地建构地方边界的过程.不过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尽管传统的区域地理学研究在近年来被批判为带有僵化的科学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色彩,且往往受制于研究者强烈的主观判断,但其界定地方性的基本理论思路至今依然是适用的.换言之,不同的地理单元之间的差异依然是界定地方性的终极标准.约翰·厄里(John Urry)在其广为流传的Consuming Places与The Tourist Gaze两本名著之中,亦旗帜鲜明地支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0.
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衍用 《旅游学刊》2007,22(2):11-12
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在指导我国旅游资源普查、旅游区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旅游需求的深度发展,我们很有必要对其再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