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均衡是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改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基础性保障。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协调一致,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高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法合成了覆盖七大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数,客观测度了我国2011-2020年省级基本公共服务的综合水平,同时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究了我国省级基本公共服务空间相关程度,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十年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显著提高,省际间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等因素的正向作用也较为显著。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协调均衡,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城乡和区域差距,改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2.
3.
李莹 《山东经济》2006,22(6):16-19
我国正处于一个从农业社会迅速向工业社会迈进、从改革普惠走向财富或利益分割的时代。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但由于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存在不健全之处,其必然对劳动力就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在分析我国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其中单独提到与就业关系紧密的失业保险方面存在的缺陷,并随之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资本和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但均属于被动的生产要素,而劳动力才是在生产要素中占有主动地位,且是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劳动力可以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改变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结合方式。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已经不只是土地、劳动力的数量和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更多地表现在劳动力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就业乃民生之本,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文章介绍了当前我国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分析了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九五”后期以来城乡劳动力就业中出现的“竞争-互补”状况进行了客观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在劳动力流动与就业目标上存在的差异。论述了经济转轨阶段的城乡劳动力流动问题是与我国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与行政体制密切相关联的。从增强城乡劳动力就业的竞争性,促进两类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目标出发,国家在宏观配套政策方面应着重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劳动力就业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与劳动力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矛盾的,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也做了相应研究。文章分别从加速工业化进程对劳动力就业的抑制、促进和新型工业化与劳动力就业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评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空间。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工业化进程与劳动力就业相互影响的内部机理,以为合理工业化路径选择和有效的劳动力就业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劳动力是否过剩——刘易斯拐点来临或待2020年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经济》2010,(10):17-19
中国劳动力是否过剩,刘易斯拐点是否来临,涉及到中国未来的劳动力就业战略和政策,既是一个学术研究话题,也是一个需要搞清楚的实际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日前发表谈话,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拮取了周教授谈话的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现简要分析如下。一、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构成 2006年末,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2448.5万人。其中,男劳动力1211.1万人,占49.5%;女劳动力1237.4万人,占50.5%。  相似文献   

10.
11.
人力资源是现在社会活动中重要的资源,对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缺少人力资源会导致其他各种资源不能够协调和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功能。在新的时代里,人们开始关注并且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升人力资源的重要地位,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必要的资源,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文章主要概述了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理论与概念,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等。  相似文献   

12.
王维  程少坤  郭艳 《理论观察》2006,(1):154-155
农民增收缓慢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阶段面临的核心问题,而当前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严晓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72-175
近年来,印度劳动力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且呈日益年轻化趋向,但失业率高、失业人口低龄化等现象已成为令印度政府头疼的社会问题。为保证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印度政府制定了灵活、有效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4.
陈闻君 《改革与战略》2009,25(6):100-10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就业机会带来的收入增长,但目前面临的困境制约着转移大军就业机会的获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就业机会之间的均衡应是工业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大力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现代化,而不是一味地向城市转移或者表面城镇化。当务之急是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含量,增强就业机会的主动创造能力,实现农民从贫困落后向现代生活方式与观念转变的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78—2007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中Granger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中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中介之间存在双向明显的因果关系。1978—2007年,金融中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5.43%,表明金融中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的情况下,只有考察季节性剩余劳动力,才能大致掌握各个非农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潜力。本文的研究显示,那些密集使用临时转移民工的非农部门劳动力供给是非常充裕的;而密集使用常年转移劳动力的部门,却可能会出现季节性缺工现象。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因素,政府要采取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行之有效的促进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市场化原则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首先讨论了劳动剩余概念,分析了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的不足与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经济系统中劳动力释放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鹏伟 《改革与战略》2011,27(4):91-92,100
企业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军,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除了要通过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社会责任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等措施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外,还必须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口红利、劳动力素质与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情况下,劳动力年龄的人口规模、质量及其储蓄水平对未来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影响。将人口特征变量引入对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强化直接影响是保障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