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6篇
经济学   40篇
综合类   5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86篇
经济概况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土高原开发生态旅游前景看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旅游业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应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先导产业,生态旅游应成为优先发展的旅游项目,本文概述了生态旅游的原则,特性和实质及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前提下,将黄土高原分为12个旅游区,指出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宁宝英  何元庆 《经济地理》2006,26(1):128-132
我国草地资源位居世界第二位,但目前退化非常严重,已经成为牧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导致草地退化的原因多种多样,自然因素是不可调控因素,并且在近50年内并非是导致草地大面积退化的主要因素,实际上,人为因素才是最为主要的因素,其中过度放牧是最主要因素之一。农户作为草地使用和经营行为的微观主体,其行为可直接或间接地响应所有管理行为和制度的最终效应。通过针对肃南县草地退化进行的农户问卷调查进行详细剖析,并结合有关统计资料,尝试从农户角度阐释过度放牧行为产生的内在机制,认为农户的支出需求增加、收入的增幅减缓与缺乏稳定的收入预期、收入渠道单一以及生态支付意愿不高是导致农户过度放牧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北方牧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北方牧区的天然草地发生了严重的退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导致草地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制度供给不足和滞后是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单纯依靠技术和资金投入治理退化草地,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从科学发 展观的视角,通过改革现行草地所有权、使用权,完善草地资源管理制度,构建有助于体现草地资源生态价值的绿色考核体 系,实施有利于牧区发展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和完善草地利用和保护的激励机制,从而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草地的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我国草原起源的追溯和现代草原不可持续性的分析,指出以人为主的因素加速了草地退化,导致草畜矛盾的加剧、抗灾能力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减弱,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文章认为,亟须建立产业化与集约化经营的现代人工草地畜牧业,实现草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壤质量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质量高低对植被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植物群落的发生、发育和演替的速度,而且也对生态系统过程、生产力和结构等具有重要影响。植物演替过程.也是物种对土壤肥力逐渐适应、改造及不同物种在不同肥力梯度下相互竞争和代替的过程。因此,植被恢复过程也从多个方面影响着土壤质量,植被是土壤质量改善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后土壤质量将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恢复.不同类型植被土壤质量恢复还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恢复时间延长,土壤质量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6.
庞羽 《经济研究导刊》2011,(35):258-259
草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对现今社会的启迪不可小觑。许多学者以草原文化自身建构为切入点,对草原文化的概念、内涵、类型、分期及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发掘草原文化内核,保护草原民族传统文化并促进其发展,对现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意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巩芳  王芳  长青  刘鑫 《经济地理》2011,31(1):144-148
草原生态补偿意愿是确定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参考,理论上补偿意愿包括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和补偿对象的受偿意愿。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研究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和补偿对象的受偿意愿。通过采用SPSS软件中的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得出如下结论:内蒙古地区居民对草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是23.10元/hm2.年;内蒙古草原牧区牧民的受偿意愿是1 944.75/hm2.年。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是被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即学历水平)、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和家庭人口;影响受偿意愿的因素主要是牲畜饲养方式和牧民居住地距离旗政府所在地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京津风沙源金融支持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理念执行阻滞、项目支持力度不够、涉农金融机构扶持力度不大、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创新金融产品种类不多、评级授信客户少和金融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而后续产业企业的自身缺陷、金融、政策及法律制度等因素又是制约金融支持后续产业的主要因素。文章认为,后续产业应向深层次、多样化发展壮大,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优化后续产业政策环境并加大支持力度,健全担保体系和建立金融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引入职业高原理论,通过对民营零售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构建民营企业零售员工职业高原维度,分析职业高原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帮助民营零售企业更好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关注员工可能遭遇的职业高原现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Zhagana Agriculture-Forest-Animal Husbandry Composite System (ZCS) is the first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site in the Tibetan Plateau. Similar to many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reg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leisure agriculture, the peasant households in ZCS have gradually changed their livelihood strategies and livelihood activities in the past 10 years, resulting in the disappearance of some traditional farming methods and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with a long history. By taking livelihood assets as the entry point and livelihood strategies as the cor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households’ livelihood and the transition mechanism of different livelihood strategies in order to offer suggestions for the dynamic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AHS). (1) The livelihood strategies of peasant households in ZC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 specialized strategies and diversified strategies. (2)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calculation of the livelihood asset accounting framework of AHS, the average livelihood asset value of peasant households in ZCS is 2.040, showing that the situation of peasant households’ livelihood is inadequate. (3) The transition of peasant households’ livelihood strategies from traditional strategy to specialized or diversified livelihood strategies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natural assets, human assets, cultural assets, social assets and informational assets. In order to meet the growing material and spiritual needs of peasant households and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ZCS simultaneousl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griculture-forestry-animal husbandry-tourism composite strategies shall be taken a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peasant households’ livelihood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