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4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17篇
综合类   22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1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风险社会理论、制度供给的现状以及实现政治民主的需要为区域环境法制建设提供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基础,使其有存在和完善的必要性.而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对公平正义的核心性价值追求对多元和谐的目的性价值追求和对制度本身的透明民主追求,实现生态法制和阳光法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最终实现和谐语境下区域环境法制自身的价值理念,即对公平正义理念的深化和发展,体现人文关怀维度的深化,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2.
反收购行为的发起动因是多方面的。反收购行为的存在是有其价值存在的,对反收购的价值定位涉及到我国对上市公司立法的具体规制。反收购过程中涉及到各方利益的权衡,如何在各方利益中达到平衡正是立法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反收购是针对敌意收购而采取的行动,在当前大环境下,敌意收购有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43.
生存权与发展权既是当代农民权益保护的焦点,也是后代农民权益保护的核心。面对农村土地流转集中的趋势及其不同的表现形式,需要以生存权与发展权为中心来思考土地流转“集中度”与代际公平的关系问题。代际公平视域下,农村土地流转过度集中会产生损害后代农民土地上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以及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风险。合理把握土地流转“集中度”,维护土地权益分配的代际公平,可以从“法律保障→权益代表→权益实现”的逻辑来思考,并建立起代际法律保障机制、代际权益代表机制以及后代人权益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44.
众多研究学者证明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起着决定性推动作用,金融支持也能反作用于经济增长。本文借助时间序列模型对湖北省农村金融支持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时发现,湖北省农村贷款对农村G D P的增长并没有显著的支持作用。因此,湖北省可以通过积极创新农村资金供给和回流机制,培育各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建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和配套政策等措施,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45.
观察 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未来合作社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然而,时至今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仍可以概括为"总量不多、分布不广、影响不大、寿命不长",这说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46.
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关系到基本人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共处,其中主体监管研究更是其中的重点。从宏观视野下政府主导的体系构建、中观视域下社会中间层的促生完善、微观视角下生产者和消费者个体利益的导向和保护来浅析四元主体互促监管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47.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一种集体性权利,在产业化中保护与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会出现很多必须处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包括地理标志私权利属性的变化问题;与原产地名称、原产地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之间的冲突问题;产地内、外生产经营者的权利分享问题;农产品品牌差异性的保持与淡化问题。还要解决产业发展升级、产业发展理念转变、保护与发展模式定位、保护与发展中的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兼顾问题。此外,产业化中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包括政府管理机构的主导、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配合、企业的支撑和农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48.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作为社会和谐机制的社会保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要与有机组成。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与内在本质就是在于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保障与发展需要,化解现实社会中的矛盾,真正全面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发展理念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诉求。认识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内在关联及暗合相通之处,在宏观上建构起二者之间良性互动的理论范式,自觉地把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与社会保障的精神理念熔铸于现实的制度设计与实践中,将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因。  相似文献   
49.
土地与人口社会发展、经济体量增长、环境自然承载存在天然的耦合性。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系统与社会—经济—自然系统(SEN)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2013-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利用与SEN系统的耦合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系统与社会—经济—自然系统逐步走向有序、聚合,其中武汉城市圈属于低值、离散聚合区,环鄱阳湖城市圈属于高值、集中聚合区;在空间上分为五大梯度,呈现典型"中心—外围"、"锥型"聚集特征。第一梯度城市应发挥由点及面、由面到体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二梯度城市应接纳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第三梯度城市应发展综合化、高层次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第四梯度城市应打造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强与中心城区及周边城市圈的地理联结;第五梯度城市应遵循市场机制,使城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自然等要素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0.
我国当前完善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重点是保护纳税人权益,本文从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基本理论问题着手,深入分析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必要性,并从宪政、实体以及程序、法律意识的多维保障,论证了应在更新税收观念的基础上完善税收基本法.最终充分反映纳税人和公民意见、落实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权利,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