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传统雷达信号分选过程中分别进行脉冲重复频率检测与初始到达时间估计时,脉冲搜索时间过长。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谱估计的信号分选算法。该算法通过谐波滤除减小了脉冲初始到达时间估计的运算次数,并在进行脉冲重复频率检测的同时估计脉冲初始到达时间,从而避免了传统信号分选算法中对整个序列的遍历,节省了计算资源。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汕尾电厂2#发电机自2008年6月小修完成后,励侧集电环碳刷出现振动大的现象;出现振损问题的碳刷主要出现在D列碳刷的3#和4#小碳棒上,而且4#比3#振动程度更严重,造成发电机碳刷不同程度损坏,集电环表面出现起伏状波纹,碳刷刷握弹簧断裂。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我国酒店人力资源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我国酒店员工流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正常的行为,但不可否认员工流动率过高会增加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最终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目前,酒店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职业发展、职业声望、薪酬福利、以及内部管理不合理等.通过帮助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酒店薪酬福利等,可以减少酒店员工流失,从而使企业保持稳定性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论营销团队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企业环境的信息化、全球化、人本化,企业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传统的个人营销模式已完全被团队营销模式所取代,如企业拥有高效的营销团队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强大的竞争优势。文章阐述了企业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以及高效团队所具备的特征,并分析了我国目前卷烟营销团队存在的观念老化、能力老化、心态老化、精神状态老化等问题,同时对建设高效营销团队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美元一路眨值,使得中国人对以美元计价资产的购买力增强了;企融危机愈滚愈烈,使得很多国家的资产大幅缩水而相对便宜;国内投资渠道不完备,他得大额资产持有者另辟蹊径试水海外;全球经济袭退对中国富裕阶层的影响相对较小,使得他们把经济危机视为购买资产的抄底良机,房产首当其冲。海外“抄底”购房一时间成为一些人投资的热点,也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不同阶段的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搞好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提是搞好预算,而搞好预算的前提是有准确细化的预算数据,而会计集中核算恰好能提供这一数据。本文针对忽略前者的作用,只强调后者的做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泥炭在农业上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泥炭富含矿物质、腐殖酸、蛋白质等多种有益成分,具有良好的水物理、物理一化学、生物学特性,在农业上有广泛的用途,本文概述了泥炭的农用价值,我国泥炭的资源概况,以及国内外泥炭在农业中的利用状况,其中重点介绍了泥炭作为优质肥料、饲料及其添加剂、动植物生长激素以及园艺培养土的重要作用。并对泥炭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学生党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党的新生力量,新鲜血液。调动和发挥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和发扬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关系到我党事业的兴衰荣辱。  相似文献   
19.
杨翔  马佳丽 《当代经济》2021,(10):12-15
资本和劳动的有效配置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对中国30个地区1998-2018年的资本劳动比的演变趋势及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资本深化的区域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一是中国各地区呈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本深化特征,东部地区的资本深化程度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资本深化具有趋同性.二是资本深化和工资上升对就业存在"挤出"效应,但不同地区呈现出的效果具有差异性,东部地区资本深化的就业"挤出"效应远大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杨翔 《经济研究导刊》2009,(21):216-217
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在初次出版时,受到了当时社会的严厉谴责。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者则对这部作品持高度赞扬的态度,并且将作者列为女性主义作家。进入21世纪初期,人们又对这部作品重新反思。对于一部作品的评价,不同时代观点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完全相反。从作品本身和时代背景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