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运用江泽民农业发展观,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农业制度创新、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科技兴农、引资强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不仅是山东实体经济特别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为山东金融业提供了众多发展机会.以金融业引领实体经济发展方向,以实业经济推动金融业发展应是山东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3.
王永龙 《时代经贸》2011,(8):155-155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不仅是山东实体经济特别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为山东金融业提供了众多发展机会。以金融业引领实体经济发展方向,以实业经济推动金融业发展应是山东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4.
王永龙 《经济问题》2007,330(2):99-101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政府试图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在农村领域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协调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但是,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变迁并未实现预期目的.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仍存在主体缺位、逆向效应、治理缺失等方面的配置缺陷.  相似文献   
25.
李庭宪  王永龙 《改革》2005,(6):82-87
企业衰退是被嵌入在产业衰退过程中随时间推移的核心竞争力的渐进衰减过程。通过引入供给、需求、制度和技术四种因素,构造一个企业衰退机理的系统机制,用来阐述企业衰退随时间迁移的状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衰退治理的相机治理战略及其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6.
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路线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技术进步具有三条不同的路线选择,必须依据农业的基本国情和农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因地制宜,择宜而取。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发展农业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因此,从根本上说,我国农业应该选择“非均衡、动态式、综合性”技术进步路线。这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业技术进步路线,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7.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运用合作制产权分析的概念,提出了中国农村金融的产权变异及其内在的治理缺失问题,分析了它们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台商投资从集聚到集群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产业区理论对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特性进行分析,认为台商目前在大陆的投资只达到地域化经济的集聚阶段,与当地企业缺乏密切的合作网络,根植性不足,对台商投资地区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作用不明显。因此,各台商投资密集区应以产业集群为政策新取向,营造使台商深深扎根当地的区域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29.
城乡金融统筹的制度抑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政府试图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在农村领域建立一个广泛而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实现城乡金融统筹。但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变迁并未根本实现预期目的。目前,我国城乡金融统筹仍面临多方面的制度抑制。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才能根本实现城乡金融统筹。  相似文献   
30.
付洪良  王永龙 《商业时代》2007,(30):109-110
浙江农业生产率同工业生产率相比相对低下,而浙江省一直以来是农业出口大省,但农产品竞争力还有待加强。本文从生产函数的投入要素出发,发现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的生产要素。同时探讨现代的生产要素组织、制度、信息对于生产的影响。最后,通过生产要素基础性重构,从理论上找到提升浙江农产品竞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