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9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诸如我国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之一的农民处于弱势、农业的弱质性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产业障碍、农村金融生态中的金融组织异化、法律环境不完善等问题.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思路是:提高农民的经济实力,增强其抗风险能力;转变传统农业观念,为农村金融生态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重塑农村金融体系,健全农村金融生态体系的"生态链";运用补贴政策,为改善农村金融生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的法律环境,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2.
健全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在银行经营中的作用极其重要。监管当局必须加强对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管, 监管要点主要包括:股东权利与义务、利益关系人的作用、信息与审计的透明度与披露、董事会的责任、独立董事、经营管理层等。  相似文献   
13.
税收政策与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行的税收制度由于仍存在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步伐。因此,必须深化产业税收政策改革,实行轻重有别的产业税收政策和灵活的税收激励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方税收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实施,虽然奠定了地方税收体系的基础,但作为地方财政支柱的地方税却存在调节经济力度弱、收入规模小、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以及征管成本高等诸多弊端,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实现和履行社会经济职能的客观需要。因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地方税制,构建一个税权明确、税种适量、结构合理、制度严密、征管高效、调控力强,而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前,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差,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管重点不突出,忽视监管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缺乏强有力的市场约束机制,监管环境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协调,针对加入WTO后银行风险变化的新特点必须及时转变监管理念,转移监管重心,强化市场约束的监管作用,培育健康的银行监管环境,建立有效的银行监管协调机制,尽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金融市场和微观经济主体四个层面存在着障碍,极大地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既有货币政策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也有银行和企业制度改革不到位的问题,更有社会环境不完善和政策环境不配套的因素。因此,要消除货币政策传导障碍,必须着眼于完善货币政策制度设计,完善金融市场,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配套政策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财政政策,这些财政政策的实施对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财政状况日益严峻,财政风险已很明显,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提供服务的核心载体--物理网点对传统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新常态和金融科技双重冲击下,传统银行物理网点功能有所弱化,转型成为必然要求。本文基于新常态和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物理网点双重冲击分析,利用商业银行网点选址布局模型分析银行网点转型趋势,并借鉴国内外转型成功案例的经验,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作用机制、特点、局限性以及相互影响性,决定二者必须协调配合.具体来说,应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确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从关系,注意政策性金融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结合部重点领域的合理协调.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赤字财政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是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的现实选择。然而,对赤字财政要理性看待,在看到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其消极作用:赤字财政政策并不能包治百病,赤字财政可能增加政府财政风险,赤字财政政策可能诱发通货膨胀。不仅如此,还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的方向,注意赤字财政的使用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