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8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4篇
经济学   49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14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基于我国目前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我们认为应建立以间接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国家管理银行、银行调控企业的新的投资体制。国家计委、财政部和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的综合职能部门,代表国家承担对建设银行的管理责任。建设银行是国家综合职能部门与企业的中介,是国家宏观控制投资行为和企业微观投资行为的结合点,既传导国家意志于企业,又反馈企业行为于国家。国家计委作为管理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综合部门,应重点放在制订中长期投资计划搞好固定资产的宏观控制和管理上。根据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2.
陈栋生研究员是我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对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和发展做出过开拓性贡献。他是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的主要创始人、我国区域经济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陈栋生研究员从事60年的学术生涯中,在治学风范、学术思想、研究成果等各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提出的三大地带划分理论,至今仍影响着我们区域政策研究的制定,是国家发改委和地方经济工作的重要参考和政策依据。2014年9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在北京共同举办"陈栋生研究员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研讨会",特别纪念陈栋生研究员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本刊特刊发三篇纪念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3.
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指重庆至宜宾的长江上游川渝滇黔四省市的交界地区,包括重庆、泸州、自贡、内江、宜宾、乐山市、六盘水、毕节、昭通等九市。长江上游经济区既是以长江上游干流为纽带、经济社会关系密切的一个跨省市区域,又是长江经济带上一个尚未进行综合开发的区域。该区域不仅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而且可以为缩小长江上中下游发展差距和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4.
本文提出了海峡经济区的区域范围及其确定依据,并分析了海峡经济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就海峡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导向、城镇体系、流域规划、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合作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规划思路,最后提出了编制和实施区域规划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5.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起源于1979年后设立的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从国务院1984年批准设立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我国的开发区建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经济技术开发区尤其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所在城市发展的新的  相似文献   
156.
157.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二十次专题研讨会以"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与趋势"为主题,重点围绕南北差距扩大、南北差距形成的原因、缩小差距的对策与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研讨.参会专家认为,将南北方作为经济区域进行划分尚未形成共识;南方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北方,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新变化具有多方面原因;应从更加综合、全面的视角慎重、辩证地看待南北发展.参会专家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市场化水平、开放程度、经济体制、国际宏观环境、人口与创新、工业化、城市与区域治理等方面分析南北差距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推动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南北方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8.
15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应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做强自身为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着力应对好三重压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要全面落实好扩大内需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五个方面的阐述,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具体任务出发,赋予区域协调发展新的内涵。此外,还应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0.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也是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工业化需满足更高的后发赶超要求,信息化肩负弯道超车的重要使命,城镇化事关经济内生动力生成,农业现代化则最具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在空间落实上采取效率优先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从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类型出发,推动最具潜力和最具优势的地区率先实现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为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率先探索和引领示范作用。区域重大战略的六大区域有三个位于东部地区,一个位于西部地区,两个横贯东中西三大地带,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分别承担不同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并非简单的从属关系,两者并行不悖,均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