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郑展鹏 《北方经济》2006,(10):74-76
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作用逐渐转弱.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日渐突显出来。总结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验及给予的启示,并正确评价发展中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设情况.这对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技术标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手段,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标准不仅成为限制他国产品准入的重要手段,更成为影响产业安全甚至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总结了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典型发达国家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成熟经验,针对中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标准化战略体系的形成、国际标准的采标率、国际标准制定的深度参与、标准化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的结合以及政府行为和非政府行为的合理搭配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构建Theil系数、区位熵等指标体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来源分布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差异在三大区域中最大,其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最小。从Theil系数的分解可以看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三大区域的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均处于不断下降的发展态势,并且组内差异的贡献率高于组间差异。从区位熵来看,北京、上海、广东的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处于最领先地位,而湖北、贵州处于落后地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学术界加深了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认识,但其中一些认知还存在再讨论的空间.文章从《协议》与WTO贸易自由化的关系、《协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协调、《协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影响、《协议》对政府行为和非政府行为的规制、发达国家实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协议》的合规性等方面进一步廓清了对《协议》的认知.文章认为,虽然《协议》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但总体来看,《协议》依然是目前各国处理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一个普遍适用的最权威的法定文件,是各国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和处理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国际法基础与准则,也是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政府行为和非政府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各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构成和运作中有政府行为也有非政府行为。它们既相互联系有许多共同之处,又相互区别有不同的特点。根据世贸组织《TBT协议》和美欧日等的经验,我国应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构建和完善本国的TBT体系上,理顺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提高政府行为的权威性,并有效发挥非政府组织行为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部六省对外开放度的实证研究:2000-2007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构建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对外开放度等指标体系,对2000-2007年中部六省的对外开放度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7年中部六省的的对外开放度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但与全国相比依然处于非常低的发展水平。中部六省外资依存度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外贸依存度与全国相比依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处于很低的水平,说明中部六省的对外贸易在对外开放中的贡献非常低。基于省际的发展来看,中部六省对外开放也不均衡,六省中安徽省的对外开放度最高,河南省最低。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制度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市场化水平、政府治理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起到了抑制作用。从东部地区来看,市场化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分别对其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和抑制作用。从中部地区来看,市场化水平对中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西部地区来看,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度均对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控制变量人力资本对全国和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构建赫希曼一赫芬达尔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体系,对我国地区间OFDI(对外直接投资)空间集聚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自2003年以来,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随着各地区加快“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集聚趋势有所降低.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均衡发展,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郑展鹏 《商》2013,(18):63-64
2003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猛,到2011年已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第六大经济体,初步奠定了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国际地位。与发展中经济体相比,我国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前列,但与全球主要投资大国美国、英国及日本相比,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较大差距,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实现从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向对外直接投资强圈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基于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理论视角,运用2011~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门槛模型,深入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机理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跨越门槛值前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先扩大、后缩小”的转折性特征,表现为“马太效应”—“长尾效应”的转变,该结论经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这种门槛效应在分区域层面集中体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分维度层面依然存在。因此,应进一步加快数字普惠金融纵深发展的步伐,激发数字普惠金融的长尾优势,注重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充分释放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果,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