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9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6篇
邮电经济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珠江三角洲2003年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的大珠三角经济,将是一个充满机会与活力,持续稳定繁荣发展的一个大经济体,对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仍将起着战略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仍然是一个颇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在CEPA实施的推动下,粤港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加强,香港经济在各种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将逐步走出困境,港澳与珠三角之间的经济流量将进一步增加,大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2.
行政区经济:制约珠三角区域城市群体效应   行政区经济是指在既定的行政区划范围内,由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经济现象.它是以国内区域经济的分割为特征,与经济一体化相悖的一种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分析金融发展对广东以及珠三角、东西两翼与山区对外贸易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长期、短期,金融发展对广东进出口贸易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对广东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珠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东西两翼和山区。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间以来,惠州联通在公司口充分利用和发掘自身优势,努力促进业务发展,在行业信息化业务拓展方面亮点频频,斩获颇丰。  相似文献   
15.
大都市圈经济:21世纪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阐述行政区经济制约珠三角区域城市群体效应的表现 ,然后在分析珠三角经济发展中强化区域行政割据与内耗的因素的基础上 ,得出大都市圈经济是 2 1世纪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广东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经济收敛理论,运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检验方法,对广东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1978-2008年,广东区域金融发展没有出现差距自动缩小的趋势,总体上不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格局,但存在条件β收敛趋势,而且山区各地市表现出俱乐部收敛的特征。因此,促进广东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途径是:第一,加快珠三角金融一体化步伐,增强其对全省的辐射能力;第二,促进东西两翼、山区与珠三角地区的金融资源整合和金融产业合作,加快落后地区金融改革与发展步伐;第三,建立互补有序、协调发展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实现全省金融资源的高效运作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大都市圈经济——21世纪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行政区经济制约珠三角区域城市群体效应的表现,分析了珠三角经济发展中强化区域行政割据与内耗的因素,论述了大都市圈经济是21世纪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区域竞争新格局下北部湾金融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北部湾区域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金融发展的现状,得出推动北部湾区域金融发展的现实基础:金融总量小,未形成金融聚集效应,区内尚未出现具备足够辐射力的金融"龙头";但区内逐渐形成区域金融增长点,区域金融增长速度开始高于发达地区。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采取融入、引进、协作、开放四大策略推动北部湾区域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泰尔指数,度量了1979-2008年广东区域会融发展的总体差异、区际差异和区内差异,并预测其未来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广东区域金融差异呈现先下降后扩大的U型变化,而且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区域内部的金融差异大于区域之间的差异,一直以来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导部分;区内差异中,珠三角区内差异贡献最大,而东西两翼、山区区内差异的贡献很小.针对实证结果,文章提出了促进广东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运作模式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政府地位、服务对象、银保合作、内部管理、外部监督等方面,分析了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运作模式,并提出大陆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建立银保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实行公开和透明的运作方式,是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取得积极成效的重要保障,其经验值得大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