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65篇
工业经济   48篇
计划管理   187篇
经济学   145篇
综合类   74篇
运输经济   9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94篇
农业经济   51篇
经济概况   139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1.
基于互动过程视角,构建团队地位差异性对团队创造力的倒U型影响模型,并通过106个团队455份有效调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团队地位差异性对团队创造力存在倒U型影响,在该影响过程中,任务复杂性、任务互依性的调节作用显著,影响二者倒U型关系的拐点位置。随着任务复杂性提高,团队地位差异性对团队创造力的倒U型曲线拐点向左移动,且拐点位置更高;同样地,随着任务互依性提高,二者的倒U型曲线拐点向左移动,且拐点位置更高。  相似文献   
812.
813.
Peer recognition systems (PRS) have gained popularity in recent years as a means for organizations to promote employee helping behavior. However, there are theoretical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peer information that is publicly disclosed in PRS may reduce subsequent helping behavior, and I use an experiment to test my theory. Specifically, I examine a three-employee setting where an employee (the worker) receives no recognition for helping a coworker (the recognizer) but another coworker (the helper) does. I predict and find that the worker's willingness to subsequently help the recognizer/helper is lower when the worker perceives that the worker's initial help exceeds (vs. subceeds) the helper's. I also find that the worker's perception of fairness mediates the process, and the worker's willingness to help the recognizer has a spillover effect on the worker's willingness to help the helper. My study provides the first empirical evidence of the negative impact that PRS have on helping behavior.  相似文献   
814.
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体系与思路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总结分析中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体系和关键问题。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论:(1)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是指通过降低建设用地消耗、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主要属于经济领域讨论的问题;(2)中国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体系包括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和潜力测算三大部分;(3)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都涉及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的工作,定量评价方法是以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为主,指标体系设置将因评价目的、对象不同而存在差异,其间用地的承载功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15.
基于城市雨洪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属性特征,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3个方面构建城市雨洪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分级标准。采用云模型与物元分析方法耦合建立了城市雨洪灾害风险评估的云物元模型,并对南京市2011—2016年的雨洪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得到历年南京市的雨洪灾害风险等级。结果表明,南京市夏季的城市雨洪灾害风险都处在较高的等级,且南京市遭受高风险等级的雨洪灾害的可能性也在逐年增加。从改善排水管网密度、加强雨水蓄存设施建设、降低城市不透水面积、加大市政防洪投入和提升城市雨洪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南京市雨洪灾害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16.
817.
以专利家族为研究视角,阐述技术路径动态演化过程中的路径依赖。专利家族自引会对技术主路径造成干扰,通过对主路径进行调整,提出一种修正技术主路径的新思路。研究发现:光刻技术在“投影对准和曝光系统—浸没式投影物镜—浸没式光刻材料—光刻胶”4个阶段经历了“路径消解—路径产生与路径依赖—路径消解与突破”的动态演化过程。在此过程中,以荷兰阿斯麦、德国蔡司和日本东京电子为代表的专利家族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以阿斯麦为核心的利益联盟垄断核心技术,强化光刻技术发展的路径依赖作用,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路径依赖理论的认知,通过揭示光刻技术路径演化过程及企业演化格局,为后发国家突破技术路径依赖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18.
整合独立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协同作用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知识基础理论,构建技术知识基础相关与非相关多元度、知识整合能力对企业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协同性(互补性与平衡性两个维度)的影响效应模型,利用2009—2018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80家企业发明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对企业独立创新与合作创新互补性具有正向影响,对两类创新活动平衡性具有负向影响;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对独立与合作创新互补性具有倒U型影响,对两类创新活动平衡性具有负向影响。企业知识整合能力负向调节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对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互补性的正向影响,削弱技术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与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平衡性之间的负向关系。同时,企业知识整合能力在技术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与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互补性间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19.
目的 提升植被碳汇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尽可能全面地识别农地细碎化对植被碳汇的影响,能够从侧面展示农地细碎化治理蕴藏的生态价值。方法 文章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测算2001—2019年中国省级农地细碎化和植被碳汇水平,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农地细碎化对植被碳汇的影响。结果 (1)农地细碎化会显著降低植被碳汇,农地细碎化指数每增加1%,植被碳汇降低0.127 4%。(2)从农地细碎化维度来看,面积和分布细碎化均会显著降低植被碳汇。(3)从土地覆被类型来看,农地细碎化的影响并非局限于农地,同样会降低林地和草地碳汇,农地细碎化指数每增加1%,林草碳汇降低0.138 5%。(4)从空间关联来看,农地细碎化的影响并非局限于当地,同样会降低周边地区植被碳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5)农业综合开发的土地治理项目能够降低农地细碎化对植被碳汇的负面影响,且相较于自筹资金,财政资金的治理效应更优,相较于农地治理,生态综合治理的治理效应更优。结论 应加强“生命共同体”系统思维,全面认知农地细碎化影响植被碳汇的广度和深度,重视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生态价值。在农地细碎化治理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生态保护和修复列为农地细碎化治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820.
目的 资源、要素与政策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必备因素,深刻影响着乡村振兴的进程。梳理资源、要素与政策间的互动关系,理清“资源—要素—政策”互动对乡村发展模式的作用机理,进而提炼4种典型乡村发展模式,并给出不同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切实促进乡村振兴的提质增效。方法 文章从资源、要素、政策相协调维度出发,结合国内不同地区的典型成功案例,构建“资源—要素—政策”相协调下乡村发展的理论模型,进而提炼乡村典型发展模式。结果 (1)资源是乡村发展的基础,要素是乡村发展的动力,政策是乡村发展的催化剂。在政府配套政策的催化下,不同类型的乡村资源在发展要素的带动下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2)基于“资源—要素—政策”对乡村发展的作用机理,将乡村发展模式划分为:专业化农业发展型、田园综合体发展型、人文生态资源依托型、小城镇辐射带动型4种典型发展模式。结论 未来,专业化农业发展模式建议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品牌化、数字化发展;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未来建议坚持生态持续化、生活现代化、产业升级化发展;人文生态资源依托型模式,在以后的发展中建议更注重乡村生态化、旅游休闲化、区域联动化和品牌化;小城镇辐射带动型模式,未来建议深入乡村特色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