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财政金融   235篇
工业经济   112篇
计划管理   608篇
经济学   374篇
综合类   182篇
运输经济   33篇
旅游经济   14篇
贸易经济   381篇
农业经济   344篇
经济概况   38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草地退化是制约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草地生态修复研究已经成为恢复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为了客观掌握我国草地生态修复的现状,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以"restor OR rehabilitat OR regenerat OR establish"和"grassland OR steppe OR meadow"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2005~2018年我国退化草地生态修复论文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探究了近15年来我国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的年发文量及期刊分布、影响因子分布、研究热点区域分布、研究使用方法以及论文被引情况。结果表明:近15年来,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年发文量成几何倍数的增长,论文影响因子约有94%在1-5之间,其中又有接近1/3的文章影响因子在3-4之间;刊登我国文章数最多的期刊是Ecological Engineering,占比接近13%;在296个样地信息中,我国草地生态恢复技术研究最多的省份是内蒙古,其次为陕西和西藏,依次占比25.3%、14.7%、12.8%;共有17种草地生态恢复技术被不同程度的应用,其中应用最多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是围栏封育,其次为撂荒弃耕和人工补播,依次占比33.9%、25.3%、20.3%;所涉及的恢复目标共有36种,其中草地生产力、土壤碳库、植被盖度是草地生态恢复研究中关注最多的恢复目标。今后我国科研人员还应在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学方面多下功夫,特别是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这将有助于从微观层面解释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生物学机理。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将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到砒砂岩与沙体积比为1∶2的复配土中,试验设置4个处理,对照(不添加有机物料,CK)、单施秸秆(秸秆5%,T1)、单施生物炭(生物炭5%,T2)、配施生物炭和秸秆(生物炭5%+秸秆5%,T3),分别培养30 d后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各处理的土壤需水量、团聚体粒径分布、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效率、平均重量直径、平均几何直径和分形维数等。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周期,四种处理的平均需水量以对照最高,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的团聚体百分含量(0.25 mm)以CK最低,T3最高,趋势呈现为CK T1T2T3,添加有机物料后的复配土稳定性指标均比对照高,且混施物料对团聚体稳定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单一物料。在干筛法和湿筛法处理下,不同团聚体分形维数的范围为2.79~2.89,表现趋势为T3 T2 T1 CK;湿筛法,复配土分形维数(y)与WR_(0.25)(x)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方程关系,即为y=-0.002 8x-2.989 2,且R~2=0.93。研究综合分析,通过增加有机物料的施入可有效增加复配土稳定性,并且可改善结构,而且有机物料的混施后的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利用美国Compustat数据库中1980~2008年的企业财务数据来检验以下命题,即能有效使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企业集团能降低其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实证结果显示,能有效配置内部资本的企业集团比专业化企业使用更多外部资本,并且这个结论具有稳健性;相对专业化企业而言,使用更多外部资本的企业集团具有更高的超额价值,但这个结论仅适合于那些能有效使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企业集团.这表明,能有效使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企业集团可以从降低经理人员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低成本地获得外部资本中获益.  相似文献   
994.
低碳交通是为了倡导人们减少传统高碳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缓解因城市机动车辆急剧增加带来的一系列城市交通问题。低碳出行意识是影响人们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思想意识角度,调查了天津市民低碳交通意识现状,并对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天津低碳城市发展战略,从政府、环保组织、媒体和个人等角度提出了促进低碳交通发展、提高市民低碳意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5.
卢鉄玲 《科技和产业》2022,22(8):348-351
针对当前营商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基于耦合理论,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分析对象,构建2012—2019年营商环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辽宁省整体的营商环境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且城市与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存在大幅度差异。随着辽宁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存在营商环境滞后于经济发展现象,因此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6.
997.
首先界定了木材可追溯性的概念和内容,然后从政府、环保组织和企业三方面总结了国际社会各界的反应,最后分析了木材可追溯性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以环境贸易立法的形式提出的木材可追溯性的强制性要求越来越明确和具体,沿着林产品供应链向纵深方向发展,已成为林产品国际市场准入的一个新标准;木材可追溯性得到了国际社会各界的纷纷响应,正从世界主要林产品消费国向木材供应国发展,全球范围的木材可追溯体系即将形成。中国作为一个长期的林产品贸易大国,在世界林产品贸易格局中处在中间加工国的位置,必须客观分析木材可追溯性标准的影响,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木材可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998.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10—2018年中国30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模型,分析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研究结果:(1)中国的贫困发生率、耕地流转面积在省域层面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贫困发生率与耕地流转面积之间存在负向空间相关性;(2)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他省份的农地流转会间接促进本省的农村减贫;(3)农地流转促进农村减贫的过程存在门槛特征,在农业生产效率及经济发展水平两个门槛解释变量下,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促进作用分别呈现出持续上升和先升后降的特征;(4)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在农林牧渔总产值较低的省份中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作用更强,而在农林牧渔总产值较高的省份该作用则相对较弱。研究结论:要解决好中国的贫困问题应全面统筹,注重农地流转对农村减贫的促进作用,因地制宜推进全国各省农地有序流转,促进农村土地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实现全面脱贫。  相似文献   
999.
“要素-结构-功能”是城乡发展系统的重要认知维度,城乡协调发展具有三维度驱动力和正向或负向反馈的耦合效应。基于对城乡发展系统三维度耦合协调识别和实现机制的探讨,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MoraY I指数等方法,以四川省2012?2017年市(州)级面板数据为例,实证研究城乡发展系统耦合协调的多维度效率漏损及时序变化和空间集聚特征等。研究表明:近年来四川省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缓慢增长态势,但不同地区城乡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层面的单维度或多维度效率漏损;全省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优化布局特征愈加明显,但城乡发展耦合协调的空间关联性逐渐减弱,地区间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差异等导致的区域和城乡间发展差距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选用湖北省12个城市的统计数据,确定合理的房地产投资环境测评指标,构建房地产投资环境综合测评体系。研究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从自然环境、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五方面初选房地产投资环境测评指标,利用最小二乘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避免了指标的盲目性;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逻辑严密且易于操作的房地产投资生态位测评公式,完成房地产投资环境综合生态位的测评;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城市进行分等定级并从生态位角度提出了优化策略。所构建的房地产投资环境测评体系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测评方法简洁高效,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