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9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2篇
经济学   32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54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6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当前中央政府实施综合调控是必然之举。它并不是个别人认为的那样。是在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种倒退,而是前进道路上进行的一次“否定之否定”。下半年,我国综合调控的大方针不仅不能放弃,而且还应该总结经验和教训,加速各级政府体制改革和职能转换。  相似文献   
42.
非典带来的问题的确非常严峻,其中最要命的是,二季度内因为合同减少而导致50亿美元利用外资和200亿美元外贸出口的“空头(股市术语,相对多头而言)”期权,一旦真的兑现,就要将中国2003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砸下2个百分点!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2003年中国经济的确命系外经贸。正是这些分析出来朴实的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经济面临着一道大坎,甚至我们希望自己的分析是错误的,但我们无法说服自己——当一只鸵鸟,然后把脑袋伸进沙子里。  相似文献   
43.
拯救香港     
据考证,香港自古即有骄人之处:古越族时曾造船出海,领先于远古;秦汉时烧壳制盐,著称于当世;南北朝湄川都的珍珠,被誉为内府奇珍;明末清初经港岛运出的莞香,远销至江南燕北。当然,香港最骄人的还是战后经济的崛起,长成为后起的“小龙”,幻化为光彩照人的“东方之珠”。但是,香港经济已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并面临相对地位长期下滑的危险。香港当前不仅处于经济周期的下滑期,也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期。香港各利益集团协调的难度,增大了香港结构调整的难度。拯救香港,焕发香港经济的活力,当作何选择?我们认为,关键在于重新定位,“从中介到走向融合”,并据此提出3个方面的对策:大力挖掘自身潜力,积极争取中央支持;抓住大陆发展良机,果断实施“北上战略”;加深与大陆经济融合,建立粤港澳自由贸易区。香港的优势有目共睹。曾荫权先生曾自信地总结说,香港集中了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优势:除了与内地是最密切的经济伙伴外,香港运输网络四通八达、中英双语并用、商界对内地和国际环境同样熟悉、法律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完善、资讯和资金自由流通、公营部门效率高而廉洁、简单的税制和低税率、治安良好、生活自由、富有国际都会的气息,等等。我们相信,在中国加入世贸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香港通过自身的重新定位,通过强化中介地位,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推进与内地经济的融合,推进第三次经济飞跃,东方之珠的风采将浪漫依旧。  相似文献   
44.
日元贬值有其错综复杂的背景和影响,如果目前日元的汹涌跌势继续下去,则最终将使得日本以更便宜的日元为工具。成为东亚经济的竞争对手,成为在亚洲区域经济整合中仅仅担负更便宜责任的局外人。看来,到了中国政府在政治上鲜明地表示反对日元贬值,在经济上谨慎地继续维持人民币稳健强势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5.
国有股减持争论至今,仍然是扑朔迷离,有人评价说:4000=0,也就是4000多种方案仍不能给减持提供一个相对有益的思路.为什么减持问题难以解答?一是我们可能试图在求解一个本来就无解的问题二是减持被混杂了太多的不相关的问题.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可以发现自然之美的原则;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可以创立一种哲学.现在对减持而言,最需要的是做减法,使得减持从繁琐中回归简洁.  相似文献   
46.
中国入世一周年:解析国内环境六大变化人民网2002年11月14日中国入世一年,正处于经济全球化闸门开启初期。国内环境发生的变化很多,但又非常繁杂:有些变化是表面的,有些变化则具有实质性。从繁杂之中又可看出实质性、规律性的变化。变化之一——我国市场化改革加快;变化之二——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变化之三——金融改革开放速度加快;变化之四——政府职能明显转化;变化之五——民营企业地位逐步上升;变化之六——宏观调控政策转型:就业成为政府关注的新焦点。(国家信息中心发展部高辉清)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47.
48.
2004年9月28日,国家发改委将全国各省市的发改委、经贸委及有关行业协会招进京城,就一份《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的文件展开讨论。会议研究确定,到2010年,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专家指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第二次转变增长方式的开始。循环经济由国家环保局自1999年开始推动,一开始是倡导“清洁生产”。2002年国家环保局确定了辽宁省和贵阳市为循环经济试点省市。后来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也参与其中。循环经济的突然兴起毫不奇怪,中国近几年来深感能源紧张…  相似文献   
49.
50.
高辉清 《数据》2005,(12):39-40
受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同时减速的影响,预计,明年的增长率将跌至8.5%.考虑到2005年经济的收盘情况,2006年宏观调控侧重点应该放在"平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