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8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36篇
财政金融   1770篇
工业经济   820篇
计划管理   2556篇
经济学   2493篇
综合类   1157篇
运输经济   129篇
旅游经济   122篇
贸易经济   1399篇
农业经济   834篇
经济概况   1777篇
信息产业经济   5篇
邮电经济   3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341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34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834篇
  2012年   972篇
  2011年   1290篇
  2010年   1162篇
  2009年   835篇
  2008年   945篇
  2007年   819篇
  2006年   852篇
  2005年   790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9篇
  197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目的 浅丘低丘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地貌类型,探索其背景下耕地细碎化特征并进行分区整治有助于地区农业实现规模经营,助力乡村振兴。方法 文章从村域尺度选择重庆市垫江县某村作为研究区,以地块为评价单元,选择3个自然细碎化指标和3个权属细碎化指标,通过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测算得每个地块自然细碎化指数和权属细碎化指数,并通过四象限法得到该区域不同的细碎化耦合类型。结果 (1)研究区自然主导细碎化以中等得分(53.41~64.20)为主,权属主导细碎化以较高得分(66.61~77.40)为主,权属主导细碎化程度更高。(2)自然细碎化程度极高和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岭的四周和谷的边缘,程度与坡度正相关;而权属细碎化程度在空间上的分布相互间杂,全面发育。(3)四象限划分结果分别为高自然细碎化高权属细碎化、低自然细碎化高权属细碎化、高自然细碎化低权属细碎化、低自然细碎化低权属细碎化,其占比依次为31%、32%、17%和20%。(4)在村域范围内进行耕地细碎化整治时,土地整治工程和权属调整都应结合细碎化的组合类型因地制宜,尤其是权属调整方面,可创设性地将自然细碎化高的区域(高自然细碎化高权属细碎化和高自然细碎化低权属细碎化)和自然细碎化低的区域(低自然细碎化高权属细碎化和低自然细碎化低权属细碎化)分别流转给不同类型的经营者,让其分别进行专业化经营。结论 浅丘低丘地貌背景下耕地细碎化以权属细碎化为主导,整治时应分不同耦合类型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和权属调整。  相似文献   
932.
[目的]农业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促进农业集约经营、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推动农业由“量”到“质”转变。文章旨在对社会网络、同伴效应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关系进行系统阐述与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总结归纳法,以社会网络、同伴效应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主线,从农业技术采用、社会网络与农户技术采用、个体行为与同伴效应识别、同伴效应形成机制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概括和评价。[结果]目前政府和学界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用行为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大多强调农户自身特征或决策对绿色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社会网络,以及同伴效应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用所起的作用。[结论]未来应深化社会网络、同伴效应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机制的定量及动态研究;应进一步探索社会网络和同伴效应的“中国特色”;应丰富和改进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933.
[目的]为充分了解“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国肉牛养殖及育肥养殖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方法]文章运用2008—2019年中国各地肉牛年末存栏量和牛肉产量数据,利用生产集中度、生产重心迁移轨迹阐述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和变迁路径,利用莫兰指数、吉尔里指数和G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及效应。[结果]肉牛养殖生产重心向西北方迁移了154.6km,自2017年空间正相关逐渐显著,粗饲料资源禀赋、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和非农就业机会是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肉牛育肥养殖生产重心向西迁移了119.15km,三大指数均具有显著性,饲料资源禀赋、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市场价格、交通通达度、畜牧产业比较优势和非农就业机会是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肉牛养殖和育肥养殖均呈现出由农区向牧区迁移趋势,且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具体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有所差异,就此提出“合理编制肉牛生产规划、系统加强流通环节建设、强化科学技术支撑、保障饲料稳定供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34.
文章认为,融资租赁是联结金融与实体经济最为紧密的融资手段,基于中小企业而言,融资租赁具有缓解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缓解财务负担等优势,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融资选择。文章针对目前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多头监管、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中小企业对融资租赁认知度不高等问题,需要政府、中小企业以及租赁公司三方共同努力,采取相应措施,积极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35.
农户基于自身的现实需要而寻求联合,与合作社领办人达成利益上的一致,这种利益上的诉求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内源性动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同样基于利益诉求不断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各种扶持与推动措施,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外源性动力。而这种内、外源动力的关联点则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化程度。基于这种动力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公司化、内涵式、融入式三种发展趋向。而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则需要从统筹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机制、以区域创新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活力、规范和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着力。  相似文献   
936.
文章认为,中国当前运行的经济是社会生产和分配由政府和资本共同主导的双导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的中国双导型经济体制下,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多元资本非公有积累条件未设定、资本收益者责任的制度安排严重滞后、资本收益者的权利和义务不一致,这就必然造成政府对社会生产和分配失去控制,资本对劳动力收益的分占、非公有资本对公共资源的排他性使用和超占、强势资本对弱势资本的挤压、公有资本变异的现象不可避免。对人生存和发展保障来说,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资本收益最大化不断给社会制造就业难、买房难、读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中国必须做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制度建构工作,在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情况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导型生产和分配、在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内管理双导型生产和分配的全过程,对多元资本非公有积累条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937.
本试验的研究,以节能环保为目的,对提高涤纶织物k/s值和清晰度这两方面进行探讨。论文通过对不同的糊料、不同的用量、不同的发色温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码喷墨印花的最优工艺为采用MP-2糊料,用量为3%,发色温度为210℃时,涤纶织物在得色量方面和清晰度方面都有较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938.
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严峻的就业形式,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为适应这一要求,高职教育中实施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以职业标准要求为培养目标,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所需的专业知识,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教学不是简单的理论加实践教学,而是理论与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交互进行,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它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既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本文将浅析高职教育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状。  相似文献   
939.
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渗透生活方方面面,其对金融领域的影响尤为突出,改变了大众投资消费观念及渠道。在未来,传统的金融模式将不再是现代社会唯一的金融融资模式。从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入手,总结归纳了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存在模式,并结合我国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未来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方向并就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40.
皖江城市带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实现该地区经济绿色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加速安徽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和内在要求。文章在阐述文化旅游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皖江城市带文化旅游资源在历史、目然景观、宗教、文艺等方面的丰富性,并据此提出其发展路径:统筹规划、促进品牌建设、打造精品路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