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14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一定层面上可反映一个学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对提高高校竞争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330名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描述了硕士生培养在入学动机及其主观能动性、基本的生活支出状况、发表学术论文、毕业后的去向等几方面的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健全对导师的监督管理评价体系、强化实践育人等建议.  相似文献   
32.
绿色城市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应该以生态优先为导向,构建以生态功能提升为 目标的规划技术方法与管控体系.在系统梳理现有绿色城市新区评价标准、理论方法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复合生态效应评价为支撑的绿色城市新区规划创新思路:以地表径流滞蓄、通风、热岛等多种生态效应作为衡量城市新区实际生态环境质量的具体表征;耦合多种生态效应的评价方法对形态参数与复合生态效应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生态导向和参数控制下的数字化城市设计方法,为绿色城市新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种可操作性强的辅助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33.
当前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城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对其防治不仅是保障城市健康发展的环境问题,而且是影响公共安全的社会问题。重点分析了城市领域对可吸入颗粒物污染防治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在城市规划视角下,从城市形态结构、街道空间布局、建筑形体轮廓入手,提出对颗粒物污染起到防控作用的城市街区空间布局优化方法,形成城市空间多尺度规划应对技术框架。使人类活动最为密集的街区空间产生合理的流场,有效防控可吸入颗粒物的扩散污染,从城市规划角度为解决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4.
城市是碳排放产生的主要地域空间,是进行“碳中 和”核算与政策制定的主体。除了减少固定能源与交通碳排放 外,增加城市碳汇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 沈阳三环区域城市碳汇(植被、土壤、水系、建筑物)不同组 成部分的碳汇能力,估算出城市碳汇固碳量为430.93万t, 能够抵消沈阳市年能源消耗产生CO2的7.34%。在明晰城市 碳汇固碳机理、固碳潜力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增 加固碳面积与提升碳密度两方面的城市碳汇功能提升策略,旨 在为中国低碳规划与碳中和实现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5.
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导致城市内绿地面积迅速减少,绿地所具有的拦截、渗透和存储降雨径流的滞蓄功能逐渐被削弱。城市内部绿地的滞蓄能力大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成为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计算了绿地的滞蓄能力,并根据相关标准中50年一遇的降雨量评估了沈阳市绿地的滞蓄效能,得出绿地滞蓄能力对滞蓄效能有显著影响。然后分析了不同绿地滞蓄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剩余的滞蓄潜力。最终结合沈阳市绿地滞蓄潜力的空间格局提出了绿地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