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42篇
综合类   17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所谓调节成本,是描述现代经济运行费用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将经济运行校正到合理轨道上所需的费用。这里所说的“合理轨道”,是指在既定资源条件和技术水平约束下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途径。众所周知,经济过程,作为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总过程,是时刻处于最活跃的运动状态之中的,其运行轨迹决不是平滑的、线性的,而总是伴随着频繁而显著的随机波动。设想经济运行会在每一瞬  相似文献   
32.
抑制通货膨胀是我国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如同任何调控活动一样,均需耗费一定人力物力——反通货是需要耗费支付成本的。反通货膨胀成本通常包括四种基本类型:一是紧缩需求成本。二是扩张供给成本。三是管理市场成本。四是调控操作成本。当前,准确把握我国近期反通货膨胀成本的特点,对于我们更为科学地制定反通货膨胀战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尽量减少反通货膨胀的损失和代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成本边界模称近年来通货膨胀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物价的上涨呈现出“领先——跟进”的态势。价格的上升首先起因于一些…  相似文献   
33.
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均衡是就区间外部而言的,在区间内部仍然可以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失衡;市场均衡就业区间内部的就业失衡是一种特殊的就业失衡,市场机制对之无能为力,一般的宏观经济政策亦无法对其发生作用。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的存在对社会就业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它使社会就业对供求总量波动的反应呈现出一定“粘性”;使市场机制对社会就业的调节空间减小;使政府调控社会就业的重点二元化;使个体经济在缓解就业失衡压力、扩大社会就业方面占有了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4.
论产业结构高度化及其三大集约增长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5.
本文借助实际统计资料分析了要素价格滞后于价格总水平波动的情况,揭示了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一尚未引起人们关注的新动向——总供给曲线斜率正在逐步增大;尔后考察了其现实影响,指出总供给曲线斜率增大将降低以短期需求管理为主轴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同时将增加后续的通货膨胀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宏观调控应从当前主要侧重于需求管理及时向供给与需求管理并重转换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36.
本的分析蕴含的启示与政策含义在于:必须正视“市场均衡就业区间”与“区间内就业不足”的存在;应将在“区间内就业不足”提上议事日程;解决“区间内就业不足”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其中应特别注意将扶持和促进个体经济的发展作为大力发展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7.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总量均衡区间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商将其供给量调整到合理水平所需的费用可称为微观调节成本。由于存在微观调节成本这种特殊的经济运行费用,因而宏观层面上供求总量均衡点的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总量均衡区间,社会总产量一旦进入该区间,市场机制便不会再对供求数量作出调整。总量均衡区间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可加以控制,但区间本身不会因政府的总量调控而取消。因此,应更新对总量均衡状态的理解;总量调控应确立并遵循“上限原则”与“下限原则”;降低微观调节成本有助于提高总量调控精度。  相似文献   
38.
传统分析中宏观层面上市场就业均衡点两侧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社会就业一旦进入该区间,市场机制使不可能再对其作出调节。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均衡是就区间外部而言的,在区间内部仍然可以存在一珲程度的就业失衡;市场均衡就业区间内部的就业矢衡是一种特殊的就业失衡,市场机制对之无能为力,一般的宏观经济政策亦无法对其发生作用。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的存在对社会就业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它使社会就业对供求总量波的反应呈现出一定“粘性”;使市场机制对社会就业的调节空间减小;使政府调控社会就业的重点二元化;使个体经济在缓解就业失衡压力、扩大社会就业方面占有了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9.
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商将其供给量调整到合理水平所需的费用可称为微观调节成本。由于存在微观调节成本这种特殊的经济运行费用,因而传统分析中宏观层面上的就业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社会就业一旦进入该区间,市场机制便不可能再对其作出调节。确认“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的存在,将使我们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市场的运行特点:劳动市场是“连续非出清市场”;劳动市场的波动是供求总量波动的“减幅谐振”;劳动市场存在两个层面的运行失衡;劳动市场的调控需采取多种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