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低碳经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基本途径和战略选择,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煤炭行业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煤炭行业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本文论述了煤炭企业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经济路子,促进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环境下,通过正确认识和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精选模拟操作案例、合理确定实践性教学具体实施方式等途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3.
2006年以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海产业发展迅速,但发展中也受产业趋同、企业规模、技术、产业内部结构等因素的制约。通过减少行政干预、培育龙头企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实现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以支撑地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4.
依据理论机制与模型论证基础设施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并基于2010—2020年全国208个主要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交通、教育基础设施改善对共同富裕的作用、路径及异质性效果。研究表明:交通和教育基础设施改善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但存在区域城市异质性效果和时滞效应。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能通过推进人口城镇化、促进就业、强化经济集聚能力建立促进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而教育基础设施在通过改善人口城镇化助力共同富裕方面存在一定的阻碍。在农村收入占比的双重门槛约束下,两种基础设施的共同富裕效应存在差异:当农村收入占比处于低门槛区间时,教育基础设施的共同富裕效应显著,但交通基础设施效果失灵;随着农村收入占比的增长,交通基础设施的挤占效应消失;当农村收入占比处于高门槛区间,教育基础设施作用不显著,交通基础设施的边际贡献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25.
26.
纪明 《生产力研究》2008,(11):16-17
现实条件下,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需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目前理论界多用区域经济经济发展理论体系来指导县域经济的发展,但我国的县域经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经济,应当有相应的理论体系指导县域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明确县域经济的基本涵义及拓展,对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进行现实思考,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理论体系,指导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7.
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大国低经济增长率之迷:结构变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大国结构变迁的重要特征是资本和劳动由非服务业部门向服务业部门转移。基于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经济大国结构变迁促进了服务业快速增长,但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增加及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对平均经济增长率贡献程度微弱,资源再配置的综合作用对经济增长率提供负0.16个百分点的贡献,导致经济大国在后工业化时代平均经济增长率水平相对较低。维持制造业的投资水平以保持适度的工业化水平以及对从非服务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进行适当的再就业培训,是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大国维持高经济增长率水平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8.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民族品牌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近几年一些民族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出色表现,让国人信心十足,但同时也让一些国际强势品牌开始“过分地关注”本土企业。所谓“过分的关注”是因为洋品牌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对民族品牌实施打压,给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带来莫大的阻力。  相似文献   
29.
纪明 《当代陕西》2005,(7):62-63
面对区位优势不明显,基础条件不优越,优惠政策不突出等诸多因素,汉中市经济开发区突出以人为本,以“软”补“硬”,以招商队伍为骨干。一手抓引进项目入区,一手抓优质服务,努力开拓招商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30.
基于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考察了1952~2009年中国以及1988~2006年10个经济大国的投入结构变迁特征及其增长效应。研究发现,工业化进程中投入结构变迁表现为资本和劳动在工业化阶段相对地向第二产业转移,在后工业化阶段相对地向第三产业转移;投入结构变迁在工业化阶段具有较强的增长效应,是中国1952年以来保持高经济增长率的重要因素;在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大国易落入结构变迁陷阱,即与投入结构变迁相伴随的是较低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