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5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如何界定会计信息失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晓安  陶田 《财会通讯》2001,(12):23-25
  相似文献   
22.
本文在探讨新区域主义产生背景、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区域主义的特征及相关理论,并从长株潭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新区域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加快推进长株潭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3.
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本结合我国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着重阐述了如何从控制现金流量的角度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方面构建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24.
房价与地价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争议较大的热点,理论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成本论,从供给角度来看,地价决定房价;一种是需求论,从需求角度来看,地价上涨是由于房屋需求增加。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较有代表的四座城市数据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5.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其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11家主要商业银行2004-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分析了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以及各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11家银行的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有提高的趋势,其中,效率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贡献有限,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从长期看,各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逐渐缩小,呈现出收敛趋势,显示出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同,与我国银行业的同质化特征相符.但从短期来看,各年度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呈现收敛与发散交替变化的特征,反映了环境变化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及各银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26.
将应计盈余管理变量与真实盈余管理变量引入Logistic 财务预警模型,可以对由盈余管理行为导致的财务信息偏差进行纠正,以减少因财务信息失真造成的预警模型误判。以2012—2016 年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ST 公司与正常经营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与传统Logistic 财务预警模型相比,引入盈余管理变量后的Logistic 财务预警模型拟合程度与预警正确率均有所提高,且这一改进对ST 公司预警正确率提高的程度高于对正常经营公司预警正确率提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27.
28.
文章以2011—2018年沪深两市A股313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与现金流分红权分离与否的视角,探讨了管理者自信程度对企业成本粘性在两权分离度不同情况下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自信程度与企业成本粘性正相关;相较于实际控制权与现金流分红权不相分离的企业,两权分离度促进了管理者自信程度对成本粘性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拓展了有关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管理者制定企业成本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可为上市公司股东及外部监管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以2000—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18144个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OLS回归模型研究财务总监的四种背景特征分别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这四种背景特征在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高学历、年长这两个特征的财务总监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在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具体表现为:成长期中具有硕士学历的财务总监会提升企业价值,女性财务总监会降低企业价值;高学历和女性财务总监会提升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价值;衰退期中硕士学历的财务总监会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30.
一、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资产评估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需要,优化资源配置,维护所有者的权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生产要素流动、组合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原先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有资产无偿调拨或按帐面历史成本价调拨等方式就不适应了。只有通过资产评估方能正确反映资产价值和供求关系,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从资产所有权的组合变动来看,不同所有者的合资、合作和联营、企业兼并、合并和分立、企业租赁、出售以及实行股份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