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1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36篇
经济学   42篇
综合类   39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43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4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242.
以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动态面板模型探讨环境治理和绿色经济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环境治理通过技术进步影响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绩效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治理与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绩效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即环境治理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技术进步在环境治理影响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绩效中发挥中介作用,且技术进步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绩效提升;环境治理对绿色经济发展绩效的影响呈现出地区差异性,南方地区表现出明显的正U型关系,而北方地区两者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243.
何雄浪  王诗语 《财经科学》2023,(11):105-118
推进以网络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基遇”。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10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并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基建”的影响效应在社会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诸如长江下游城市、特大城市中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在中小城市则显现相反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市场规模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是“新基建”影响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推动相邻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44.
改革开放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先锋模范作用。文章使用行政和调查数据,结合准自然实验的分析框架,以A财经高校研究生宿舍学习的同群效应为例,实证分析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研究发现,如果在研究生宿舍中舍友本科党员的比例越高,学生在研究生时期的成绩越好。机制检验发现,研究生宿舍舍友本科党员的比例与寝室学习交流、学生自身学习态度显著正相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由于党员的学习素质等引起的。文章从微观实证的角度讨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研究共产党员先进性提供了微观数据支持,同时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45.
本文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265个地级市的新建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负二项回归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是否有利于促进企业新建。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对城市企业新建数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替换被解释变量后,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对企业新建的促进作用依然稳健。此外,作用机制表明,“成本效应”与“要素流动效应”是交通基础设施升级作用于企业新建的重要渠道。从异质性方面看,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对重污染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影响最为显著,而新建国有企业数量则在发展较好的城市表现出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46.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1—2018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回归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能够起到推动作用,而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来改善生态环境的中介作用并未显现。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则不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影响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渠道;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在迈过门槛值后,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更大。为此,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应着力提升社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西部地区科研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使绿色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247.
文章采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数据构建中国城市的信用水平指标,研究其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并探究其主要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城市失信被执行人数量的增加不利于企业出口,城市失信企业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之比每上升1%,企业出口额下降约1.0600%,城市每万人中失信自然人数增加1%,企业出口额降低约0.0419%。第二,中间机制检验显示,社会失信增加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水平,提高企业融资成本,也会增加企业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的交易效率,不利于企业专业化分工,融资困难和生产服务的内部化都不利于企业出口。第三,异质性研究表明,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和东部地区所在企业的出口更易受到地区失信水平的影响,城市异地失信人数比例越高越不利于企业出口。研究表明,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继续完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将非正式制度正式化,进而提升城市信用水平,更好地发挥其在稳外贸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