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57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物权法》第191条是否规定了抵押权的追及性,学术界争议较大,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第一种观点认为,从《物权法》的相关规定来看,并没有承认抵押权人的追及权。一方面,如果承认抵押权人享有追及权,就没有必要要求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时取得抵押权人的同意;另一方面,取得抵押权人的同意以后,转让抵押财产的价款应当提前清偿或提存,这实际上也已经替代了追及权的行使。第二种观点认为,抵押权是对抵押财产交换价值的支配权,对抵押财产具有追及效力,抵押人处分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改革试验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相关问题的研究表明,当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出让主体不合格、流转收益分配机制及开发利用投融机制不健全、流转规模偏小及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流转。为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一步入市流转,要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问题,明晰集体土地权属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完善流转收益分配机制;畅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获取路径,壮大入市规模;缩减征地数量,坚持民生导向;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助推入市流转。  相似文献   
13.
在商品房买卖合同正式签订以前,出卖方大都会与认购方签订定金合同,以对双方当事人进行约束,该定金合同一般表现为商品房认购书,出卖方从自身利益出发,都会有保护自身的认购书。认购方签下该认购书后,一旦以后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签订下来,出卖方往往不退还定金,由此产生的纠纷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历史与比较方法分析买卖所涉及的两个问题。其一,买卖契约仅产生债的效力,抑或还直接产生物权效力;其二,物权变动是“要因”还是“无因”。罗马法及中世纪上,就合意性的买卖契约而言,它仅产生债的效力,所有权的移转须以交付为要件,这·点被以后的大多数国家所承继。而在同一时期,由于观念交付的出现,以及人文主义法学派的影响,买卖契约的物权性品格也有所体现。物权变动“要因主义”与“无因主义”在罗马文献上都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立法规定房地权属一体交易,但房地分离管理却是现状。我国大陆现有31个省级行政区域,通过对各个省会城市房地登记机构网址的搜索,实行房地合一管理体制的仅有天津、广州等少数城市,其余绝大多数城市实行的都是房地分离管理体制。在此背景下,无论是房屋登记机构还是土地登记机构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处理不动产权属转移时,必然会关联到另一个(房或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属职能。  相似文献   
16.
以概念法学的基础理论出发,严采物权变动意思主义。意思主义下双重买卖的成立难以从理论上作出阐释。意思主义下的“不完全物权变动说”与“公信力说”动摇了传统民法的基础理念,逻辑上自相矛盾。形式主义下双重买卖中两个债权合同通常有效,物权合同是否有效,须依法律行为的一般规定进行判断。我国法上的“区分原则”有别于德国法上的“区分原则”,并未表明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在所有权归属问题上,意思主义与形式主义都强调了公示的意义,单从结论来看,两者处理是基本一致的。基于理论及现实的考量,我国赋予不动产登记以绝对公信力有可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城市已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其在农村的房屋仍然闲置,资产难以资本化,必须通过深化农村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实现城乡同富裕、共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房产可否登记在清算组名下 当下,登记机构经常碰到当事人或法院要求将房产登记在清算组名下的情形,此问题的实质是清算组有无民事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草案)》已进行了第七审,估计今年将会通过。立法虽然对社会生活中的物权相关问题做出了如此这般的应然规定,但实务当中的长期践行又是如何呢?笔者身处房产登记机关,拟就物权法诸理论在房产登记中的实际运作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房屋及宅基地管理制度方面,经历了萌芽、逐步建立、步入正轨及进一步加强几个阶段;在农村房屋及宅基地产权制度方面,则经历了宅地私有并可自由处分、地归集体所有房屋可买卖及地归集体所有房屋处分受到限制几个阶段;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些制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