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4篇
经济学   25篇
综合类   17篇
贸易经济   12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41.
使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发布的2000-2012年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中国的地区差距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DLI地理分布图直观地表明中国地区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呈现出西低东高的梯度分布态势;仅有11个省份同时实现了较高DLI和较高人均GDP的最优发展模式。(2)中国地区发展的总体差距呈缩小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以DLI衡量的地区差距要远小于以人均GDP衡量的地区差距。(3)在逐步实现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共赢”的最优发展模式过程中,应重点解决科技创新的总体差距以及民生改善的地区间差距。  相似文献   
42.
研究目标: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溢出网络结构及动态交互影响。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采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识别大宗商品价格间溢出效应,借助SNA方法揭示其网络结构特征,并采用GIRF实证考察大宗商品价格间的非线性动态交互影响。研究发现:大宗商品价格间呈现明显的网络结构形态,在最大可能性溢出网络和稳健性溢出网络中,农产品、食糖“引领”价格波动,而牲畜、能源、橡胶则处于“跟随”地位。大宗商品价格间普遍存在正向冲击效应,但这种冲击效应存在差异,大部分商品受到冲击后的调整时间相对较短。研究创新:从非线性视角考察大宗商品价格的联动特征。研究价值:考察大宗商品价格时应注意它们之间的联动网络特征及交互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43.
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随着分工的深化,生产迂回程度不断提高,生产中出现“中间化”趋势,而且该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对中间产品价格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集团内部中间产品价格和独立上下游企业之间中间产品价格两个方面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4.
刘华军 《经济经纬》2006,(6):111-114
把品牌引入经济学后,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得需求曲线发生变化,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品牌信用度的提高将有效地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消费者“趋利避害”的本性使得在任意价格下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另一方面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得品牌商品的需求弹性变小,需求曲线变陡峭。引入品牌后改变了需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乃品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品牌信用度的提高通过改变需求曲线的位置将使得均衡价格提高,且均衡数量增加,同时将会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45.
企业增长的动态理论——品牌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增长的动态理论是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理论或模型并不能对爆炸式增长条件下的企业增长持续性做出很好的解释。在过剩条件下,消费者的选择成为决定企业能否生存和增长的关键,而品牌又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我们把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和企业内部的管理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一个企业永续增长的品牌模型。在模型中,品牌品类度和企业品牌策略是企业永续增长的必要条件,品牌通过影响消费者的选择进而决定企业增长的永续性与企业的销售收入,成为企业永续增长的拉动力量。同时我们对模型进行拓展,分析两种典型的品牌模式,并应用该模型来解释企业的动态增长。  相似文献   
46.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Malmguist生产率指数,揭示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特征,进一步探究其成因,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慢。从结构组成因素看,“十五”时期和“十二五”时期技术进步的差距是导致不同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十一五”时期则以技术效率为主。从外部影响因素看,缩小城市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市场化在地区间的不平衡可以有效促使不同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7.
本文分别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和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CO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经验估计,实证研究贸易开放和FDI对中国CO2排放的影响效应。1952-2007年时间序列协整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对CO2排放具有负的效应,但统计上不显著。1983-2007年时间序列协整检验表明,贸易开放对CO2排放具有正的效应,FDI对CO2排放具有负的效应,但均不显著。1995~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统计上显著的正效应;而FDI对CO2排放具有负的效应,同样不显著。  相似文献   
48.
中国城市创新力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6年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单位城市的创新指数,从空间分布、空间集聚、空间差距和空间极化四个维度出发,综合采用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基尼系数和极化指数,系统考察了中国城市创新力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创新力呈现点-面扩散的不平衡分布态势,创新力空间分布上的东强西弱、南强北弱格局与创新力增速上的东快西慢、南快北慢格局并存;中国城市创新力出现了一定的空间集聚趋势,高-高集聚范围由北向南逐渐延伸;城市创新力具有较高的空间集中度,且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城市创新力的空间差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变趋势,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总体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南方、北方两大地区的总体差距则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距;中国城市创新力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横向极化与纵向极化并存,并且纵向极化速度远快于横向极化.  相似文献   
49.
环境约束下中国化肥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肥增效是当前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点工作之一,不同地区化肥利用效率的差异给农业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挑战。本文采用全局参比的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算2001—2015年环境约束下中国分省及各地区化肥利用效率,并利用Theil指数、Kernel密度估计与Markov链分析方法考察其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结果表明,环境约束下中国化肥利用效率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程度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地区内差异是主要原因;中国化肥利用效率在部分年份出现微弱的两级分化现象;考虑空间因素后,不同地区之间化肥利用效率的交互影响与正向溢出效应显著。基于上述结论,各省份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化肥提效政策,以促进农业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