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165篇
综合类   11篇
贸易经济   9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经营规模和质量,一个关系到银行“生的问题”,一个关系到银行“死的问题”。规模关系到生”的问题,要想生存就必须要有规模。质量问题则关系到银行的“死”,不少银行就“死”在这个质量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82.
季红 《经济导刊》2004,(10):34-43
一个人的离去,带走许多历史无法解开的谜,同时也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对未来的思考。董辅礽的去世在中国经济学界引发的悼念和追思活动,是近年罕见的。中国经济改革的历程存在两条线:一是所有制改革,一是运行机制改革。董辅礽在所有制改革方面的创见已载入中国经济改革的史册。  相似文献   
83.
卷首语     
季红 《经济导刊》2004,(11):2-2
据国家商务 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4年8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4025家,合同外资金额10369.2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5450.29亿美元。利用外资规模令人瞩目,由此也引发了外资领域的争议。外资对中国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这种影响的评价也是多方面的,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外资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每隔七八年就会有一次规模较大,相对激烈的争论。此次争论中,部分观点认为我国目前国内资金和外汇资金均比较充裕,为弥补资金短缺而引进外资的现实基础已经改变,引资理论亟待修正。争论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中农信、中创、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相继关闭及破产引发了国内外对我国信托投资机构的广泛关注,使我国的国际信托机构在债信方面受到严重负面影响,国际融资成本大幅提高,加之,信托机构在没有真正开展信托业务的基础上又面对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保险分业经营及机构整顿的现状,使本来步履艰难的中国信托业步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低谷阶段。信托机构普遍陷入困境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笔者认为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根源并不是近期来舆论界所评论的那样,这些评论在评价某些信托机构的问题时,将20年来我国信托业的发展道…  相似文献   
85.
季红  曾松 《经济导刊》2008,(2):14-17
"中国制造"已立足世界,"中国服务"也将立足世界,这是中国人的心愿,也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方向。什么样的路程可以使我们快速实现上述0愿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们的视野离不开国际化。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世界市场上,没有哪个  相似文献   
86.
毕博解析中国服务外包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红 《经济导刊》2008,(2):18-24
未来中国服务产业发展趋势集中在哪些方面?中国是不是应该走印度的发展道路?目前,本刊采访了全球最大的管理与技术咨询公司毕博(Bearing Point,Inc.)大中国区的首席执行官兼主席荣玛赞(Ron Machan),及美国国际外包中心执行董事、北京博思商通资讯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松。  相似文献   
87.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个体创造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经济产值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师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其重要性被世界许多国家证明。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创造性教育观念薄弱、缺乏有创造力的师资队伍、生源质量普遍较低、完整的设计实践体系缺失、人才培养机制相对滞后等问题,必须强化二元主体意识,建立多元化、弹性化、动态化教育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构建完整的设计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88.
卷首语     
  相似文献   
89.
卷首语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成长方式总体是以投资规模带动的外延式增长为主体的,而来自体制改革所导致的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企业微观效益的提高,技术进步、外资外贸技术和管理的溢出效应、人才结构的提升等构成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却始终没有放到适当的位置上。长期以来,中国的GDP增长率在国际上饱受争议,在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不能解除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忧虑,将GDP与地方政府政绩挂钩也已受到各界的质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内涵式增长的比例是有限的。表现在微观层面上,虽然中国展现出了创造财富的惊人能力,但在大量企业规…  相似文献   
90.
卷首语     
2005年的两会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中央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尽管和谐社会还是一个概念,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口号,但是举国上下对它充满了热情和希望。在中国经济以令人眩目的高速度发展时,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到增长速度以外的东西,未雨绸缪,一切忧虑和担心都集中于这样一个话题,怎样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持久而稳健的动力。改革初期,政府提出的“小康社会”主要着眼于物质方面,即使人民由温饱向富裕的阶段迈进,然而,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进入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全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