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1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1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42.
正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安哥拉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大局,以诚立信、弘扬传统、融合文化,既有效促进了自身发展,又向安哥拉人民展示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中国形象,为其他公司"走出去"提供了范例。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拓展国际市场。"走出去"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事关"一带一路"建设大局,已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社会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安哥拉公司(以下简称"安哥拉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43.
预算监督是政府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完善的预算监督机制是财政决策符合广大公众意愿,预算资源配置合理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化,我国传统的、非规范化的预算监督机制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4.
OECD成员国的税制绿色化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健 《财贸研究》2002,13(5):102-104
在环境污染遍及全球的严峻形势下,绿色税收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财政理论界和环境经济学界的关注,现代税收必将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本文在对OECD成员国税制绿色化实践简介的基础上,总结出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并初步探讨了我国税制绿色化之路,希望能对我国的税制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有一些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5.
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管理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作为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其联邦政府预算管理模式是按照规范化的方式进行协调和运转的,这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的法制化水平较高;预算管理机构健全,分工明确并相互制衡;预算程序严谨周密。这种规范化的预算管理模式,对于维持美国联邦政府职责的有效行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设计适宜于中国国情的预算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从美国的预算管理实践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6.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我国在建国后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与此相适应,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也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城市中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提供,由国家财政作保障;而在  相似文献   
47.
48.
彭健 《济南金融》2014,(6):36-39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利用我国1992—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研究区间内,我国城镇化领先于工业化,符合钱—塞的"发展模型"理论;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对城镇化和工业化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在长期内,资本市场和存贷比对城镇化影响显著,城镇化和金融发展对工业化影响显著。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9.
一、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关系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耕文化向工业文明转变…是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以产促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指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化,在城镇地域空间集聚产业.实现产业化与城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50.
潘献军  彭健 《房地产导刊》2005,(19):114-115
刘志强说,建全世界最好的房子,让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他一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