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5篇
贸易经济   84篇
经济概况   16篇
邮电经济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利用普惠制优惠,以优势品牌、高质产品及优质售后服务扩大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2.
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倾销制裁正化“玉帛”,而美国对中国彩电 反倾销又举“干戈”。企业必须积极应诉,拿起保护自身的盾牌,将 “干戈”化“玉帛”。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在英国等国家创建了一批以IT业为主导的海外科技园试点,目前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提出设立中国海外科技园的新意向。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始入实施阶段的背景下“,走出去”创建科技园的举措,为我国科技创新实施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有益尝试。如何  相似文献   
14.
外资出口增长创新高的条件及成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连续四年平均增长在20%以上,在其快速发展的支撑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连续四年平均增速维持在30%以上,2003年更是共鉴既往再创新高,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33.3亿美元,增速高达58.2%,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上升到35.9%,全年可望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达580万辆,仅次于美国、日本、与德国比肩。但整车出口还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轿车出口更需假以时日,唯汽车零部件出口呈现勃勃生机,将在新的起点乘势悉进。其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昌荣 《港口经济》2013,(12):29-32
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在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国家竞争力、发展海洋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主要载体。目前,世界一流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而高端服务贸易已成为港口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外贸顺差过大是我国外贸要面对的突出问题,尤其是机电产品外贸顺差增势难减。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9%,其顺差占80.4%,比上年增长66.2%,加快6.9个百分点,是持续推高我国外贸顺差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新发展,全球企业都在进行战略调整、业务重组和组织制度管理改革,以寻求自身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新形势下的最佳定位。国际产业战略联盟正是顺应了全球新兴产业成长、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需要,成为众多跨国公司超极限扩张的目的和归宿。一、当前国际产业战略联盟的主要类型1.资产一体化为主型。这是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间的资产重组产业联盟。是通过组织和整合横向同类产业的优势企业及生产经营环节,采取并购或收购的方式,把两种以上相关而分散的资产要素,从企业传统按步就班的资本积累向跳跃…  相似文献   
19.
标准是决定技术性贸壁垒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中影响面最广、判断最难、条件最苛刻的一种。通常是指进口国采取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标准、法规和合格评定、认证,以及具有安全、健康和环保的技术准入的要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世界经济仍处于衰退和低迷状态,而且短时期内不会有根本性变化,这给我国外贸复苏增加了很大困难。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现两位数负增长的严峻形势,再度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金融危机、国际贸易萎缩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对各国外贸的负面影响都是同样的。在国际经济危机国内化和我国经济运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依靠政府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没有市场驱动的民间投资和企业出口做接续,消费的扩张和政府投资的力度不可能持续增强。在这样的困难时期,必须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加大刺激力度推动出口反弹,着力推进经济增长向以投资、消费拉动为主与出口驱动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只有竭力摆脱外贸负增长的困扰,才能扎实有效地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