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38篇
综合类   9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3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新古典理论的基础是以资源配置为核心的相对价格理论,即资源配置可以通过表示要素稀缺性和人们偏好的相对价格进行而达到最优,但在这个理论中,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有意义的总量以及总量之间的关系。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统计变量完全来自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即人们为了获取纯粹的价值符号——货币而进行的竞争或游戏,如马克思所表明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实现“按比例分配劳动”或资源配置的一种特殊的方式,这种特殊的方式就是以货币价值为基础的竞争。经济学所要研究和解释的主要现实问题并不是技术关系,而是这种特殊的经济制度下的竞争规则和运行规律,并通过修改竞争规则把人们之间残酷的竞争转化为游戏,从而实现人类的文明,新古典理论的技术分析根本不能用于解释这种特殊的经济制度和承担这种经济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
虚拟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20世纪后期以来经济虚拟化进程的加速,需要一种新的宏观分析方法,能够将资本市场理和宏观经济理论更好地结合起来。本文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试图将资本市场作为经济中内生的一部分,与居民、企业和银行等经济中其他部门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分析和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23.
基于货币量值的两部门模型表明,就业增长率由名义GDP增长率、工资比重、工资率及其变化率所决定。中国改革30年的经验也证实,名义GDP的高速增长是我国就业总量稳定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的基本保证,而行业间非均衡的资产值、工资率增长都会对就业增长产生挤出效应。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改变现存的货币资本分配格局,以降低对房地产等高档消费品部门的投资比重及高工资率,同时加大对基本消费品等部门的投资力度并提高工资率,这是从整体上提高全社会的就业增长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4.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下降、失业增加和物价指数的连续下跌。目前经济学界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和政策建议都是以主流经济学为基础,力图通过调节总需求来改变当前的局面。本文  相似文献   
25.
虚拟经济: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经济从字面上讲是对立于实物经济的,但人们对实物经济的理解是不同的,目前许多人把信息(网络)经济和经济中的货币化部分理解为虚拟经济,虽然这种理解可以突出虚拟经济的特征,但并不能把握虚拟经济的本质,问题就在于是否真的存在一种“实物经济”。在这一问题上,传统的经济学给人们造成很大的误解,使人们误以为人们所追求的只是一种物质生活,其中生产物质产品的“技术”是最重要的,但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人们所追求的快乐并不只是来自于物质生活,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人类所创造的技术和由此产生的物质产品主要是为了精神…  相似文献   
26.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的目的在于重新建立国际经济学的基础。支配国际经济关系的并不是主流经济学的资源禀赋,而是来自于各国独立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政府的财政政策).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优势就在于通过政府的信用增加货币供应量和吸引外资以提高名义增长率,从而加速技术引进和国际竞争力。但这种模式极易导致货币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其突出的例证。  相似文献   
27.
28.
我国的收入分配与消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欣  曹静 《北方经济》2006,(13):31-32
目前,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消费不振.居民消费率从1990年的45.2%下降到1994年的41.9%,之后又进一步下降到1998年的39%.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也由1990年的0.8下降到1997年的0.7.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比较丰富,从绝对收入假说到相对收入假说,再到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每一种消费理论都力图尽最大可能地解释现实,但也都存在着一些欠缺.  相似文献   
29.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洪斌  柳欣 《经济问题》2008,341(1):97-99
通过将金融发展水平作为一项投入引入新古典生产函数,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均衡时的资本存量,进而增加了均衡状态的人均产出的结论.根据中国1995~2006年季度数据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指标的选取,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协整检验,得出在我国二者之间的实践关系与理论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结论.最后针对实证结论探究中国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其根源在于资本存量过高、工资收入过低导致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均.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必须提高农民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两种途径,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关键措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发展上;提高经济增长率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并最终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