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9篇
经济学   17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12.
13.
论重建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企业、银行新关系江其务我国的改革是有领导的、自上而下的、兼顾稳定的、渐进式的从量变到质变的改革。改革发展到今天,应该说能改的都改了,现在剩下二个硬骨头,一个是国有企业,另一个是国有金融制度。这是连在一起的两个硬骨头,就两者的...  相似文献   
14.
一、对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改革方案的估价 1994年出台的金融体制改革方案是要建立三个体系和达到两个“真正”的目的:一是要建立一个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二是要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三是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要达到的两个“真正”目的:一是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二是把专业银行变成真正的商业银行。这一方案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相符合,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在向市场化方向的改革上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首先,在金融体系的职能定位上更具体、更明确。新方案明确要建立三个体系,解决了80年代的改革方案本身就没有明确金融体系中各机构职能的问题,为整个金融改革的推进奠定了一个统一的认识和前提条件。 其次,确立了90年代中国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和道路是要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组织体系。这说明90年代的金融改革是要走市场化的道路,是质的变化。 第三,确立了90年代中国金融组织结构多元化的总原则。组织结构多元化是市场金融运行的基础。各金融机构不分大小,平等并存、友好合作、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由此实现资金的高效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银行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又是促进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强有力杠杆。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银行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冲破苏联的大统一国家银行模式,建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国家银行体系,开始实行政企分设的中央银行制度。这是把银行办成真正银行,发挥银行发展经济、革新技术、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作用,迈出的重大步骤。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表明:完善有效的金融体系,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一个有活力的经济体制,又反过来推动金融体系的扩展。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明确了我国现阶段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制度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7.
18.
论美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其务 《财贸经济》1998,(12):54-56
1998年4月,美国银行业爆发了三宗巨型合并,使美国银行的基本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由此引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也给各国在世纪之交如何定位自己的金融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课题。一、本世纪美国前四次企业大合并的历史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曾经发生四次企业大兼...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经济的运行态势给传统经济学理论和转轨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了非常严峻的理论与现实课题。面对新经济,我们应该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素质,把握新经济发展方向,以推动理论的进步,进而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向。  相似文献   
20.
本刊编辑部与中国金融学会、甘肃省金融学会、《金融研究》编辑部联合邀请全国著名货币金融专家、学者30余人,于8月16~22日在甘肃就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改革与货币政策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层思考的问题。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