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18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8篇
经济概况   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上海市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7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察了当前较多采用的几种代表性的物质资本存量估算方法,讨论了基年资本存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当年投资以及折旧等物质资本存量估算四个基本变量的指标选取和计算.根据目前国内已有统计数据,采用不同方法具体估算和比较了上海改革开放开放30年间的总体物质资本存量及分三大产业的资本存量,发现上海总体资本存量、三大产业资本积累及资本-产出比的变动趋势,说明上海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为例,对目前已迁聚城市并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城市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主要受个人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及区域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尤以婚姻状况、在城市的居留时间及找工作的困难等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推进城市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及城市化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本文分析了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共同力量,即沿海的地理优势和中国经济改革的优惠政策。进而运用数据对比,挖掘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中差异化的主导力量,京津冀都市圈是政府干预主导下的经济发展;长三角都市圈是市场力量主导下的经济发展;珠三角都市圈是由政策引导和外向型经济等外在力量作用下政府干预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实施,使我国人口转变超越经济发展阶段提前完成,在尚处"发展中国家"、经济仍不富裕的阶段就以世界罕见的速度迎来了少子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人口的这种变化,不仅将深刻制约经济发展的持续性,而且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将具有重大影响。人口变化与社会发展1.社会发展的概念广义的社会发展是指相对于自然界的社会发  相似文献   
15.
以“人口迁移和人口就地非农化是中国城市化两种并行不悖的实现形式”为立论,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从人口入迁和人口非农化两个角度对影响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因素做了分析。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对推动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显著;工资水平是影响长三角地区人口入迁的最重要因素;人均GDP虽然对长三角地区人口非农化的作用显著,但对人口入迁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依存度等开放经济因素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的作用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6.
以"人口迁移和人口就地非农化是中国城市化两种并行不悖的实现形式"为立论,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从人口入迁和人口非农化两个角度对影响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因素做了分析.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对推动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显著;工资水平是影响长三角地区人口入迁的最重要因素;人均GDP虽然对长三角地区人口非农化的作用显著,但对人口入迁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依存度等开放经济因素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的作用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7.
199O年代后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根据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 ,多视角地考察了 1990年代后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特征 ,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带人口主要选择迁向东部地带的基本区域模式虽然十分稳定 ,但也发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 ;199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80 0 0元和 6 0 0 0元 ,分别是 1990年代后期省际人口迁移比较有意义的人口迁入、迁出收入“门槛”线  相似文献   
18.
旧城改造的社会性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的有偿使用、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市场经济机制的运作,使停滞不前的城市旧区改造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旧城区改建步伐大大加快.然而不少实践表明,改建的目标多从经济角度出发,忽略了从和谐的、长远发展的社会性角度去制定相应策略,以致出现众多问题.从旧城改造的社会性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改造面临的种种问题,以期决策和实践者加以注意,避免留下改造后的社会久远隐患.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郊区的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人口控制是密切相关的。对上海这样一个中心城人口高度密集,郊区农业人口密度也很高的特大城市来说,尤其是如此。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搞好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郊区农业人口以“离土不离乡”为主要方式,就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对于避免农村人口盲目流向城市,控制大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是有利的。但是,  相似文献   
20.
楷书     
王桂新 《新疆审计》2006,(G00):35-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