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8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高耗能产品是我国工业的基础性产品,是推进工业循环经济战略的重点和关键。产品循环经济系统运行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其价值流的增值。高耗能产品的价值流是高耗能企业以及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微观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探讨了产品价值流模型,构建了高耗能产品的价值流评价指标体系。以某高耗能产品为例,运用价值流及其评价模型分析了该产品生产流程实现的循环经济综合绩效。结果表明,高耗能产品的价值流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反映其价值增值状况,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为研究高耗能企业或产业的循环经济综合绩效提供一种微观分析模型和手段。  相似文献   
22.
论高耗能产业群在循环经济中的协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耗能产业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特点使之成为在发展循环经济中被关注的重点。提出了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协同发展的3种模式以及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3.
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制造系统及其集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色制造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是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但二者间的有机联系尚未建立起来。从系统角度,在建立绿色制造系统循环运行功能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了绿色制造系统、工业生态系统和循环社会系统之间的层次结构联系和互补关系,在绿色制造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4.
郑季良 《价值工程》2014,(22):173-174
新中国成立至90年代,化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呈几何式膨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然近年来的资源环境问题迫使这些老企业必须追赶循环经济的大潮流,但在循环经济这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阻碍重重。本文试从企业的角度提供一些战略方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能耗减量化、副产品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产业链三个方面详细综述非金属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得出非金属产业需要从产业高度构建生态产业链,加强产业内行业耦合性。通过对非金属发展进程的述评,旨在探索非金属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不足,为我国非金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耗能企业面临重新审视融资效率的问题。构建了“资金配置-技术创新”融资效率复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中西部支柱产业——73家上市高耗能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CCR-DEA、Malmquist-DEA模型分别对2011-2015年企业融资效率进行评价和演变分析,从行业、地域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西部高耗能企业融资效率整体呈较好水平,但呈现出波动、行业和区域有差异的现象,创新驱动因素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和提升尚不稳定。  相似文献   
27.
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产业集聚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加剧,对产业集聚效应构成的传统认识应得到修正,即增加产业集聚生态效应。为此,对产业集聚效应的构成进行了剖析,对产业集聚生态效应的概念、意义及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就产业集聚生态效应的培育路径和培育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
为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别构建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及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比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以工业化水平为门槛变量的双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29.
企业转型升级进程实质上是资源有效组织并产生组态效应的过程。资源集合既可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也可能导致转型失效。从成功转型和低效失败的正反视角,通过对45家制造企业案例的实证和对比研究,分别得出高低转型条件(资源)组态路径、成功转型要点以及失败转型注意事项:创新资源主导性和融资能力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改变供应商集中度是实现其它资源因素协同的有效路径,创新缺失和资源错配(企业规模、知识技术密集度、供应商集中度)易导致转型升级低效。研究结论丰富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可为新时期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构建并避免低效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
郑季良  张鹏 《科技和产业》2022,22(5):140-146
基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三要素构建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评价体系,用熵权法测量2017—2019年各区域代表省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具有显著区位特征的云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存在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强、产业数字化水平不高、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协同度薄弱、科技与人才资源不足等突出问题,需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